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场揪心三大悬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08:47 红网-三湘都市报

  受过刺激的神经,总会变得格外敏感。5个月前的“五一”长假,管理层突然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利用7天长假作出资本市场的重大决策,是一个智慧的选择。但是,这一选择也给市场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后遗症”——每当长假来临,市场各方的神经就会绷得格外紧:7天长假又会有什么大动作?

  这样的悬念足以让基金经理们在长假中睡不踏实。

  悬念一:

  股改进程会不会生变

  5个月惊心动魄的股改,全局上的肯定已经远远盖过零星的质疑与细节上的责难,改革之“箭”平稳离弓,改革的效果远远好于悲观者的预期。

  但是,在国庆长假前的这段时间里,股改预期再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事情起源于媒体报道了有关部门一次内部会议传递出的“精神”以及随后的炒作。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全面股改的前两批公司中既没有出现央企的身影,也没有含H股、B股公司,而且股改公司首次给出的对价率逐步走低。市场各方由此推断:全面股改遇到了阻力。对此,二级市场迅速作出了反应,从9月20日到23日,股指连续4天大幅下挫,上证综指在连续6个交易日中下跌了将近100点。

  或许是一个巧合,或许是一种回应。9月25日,根据股改领导小组安排,由五部委组成的三个联合工作小组,分赴上市公司相对集中的9个重点省市展开调研。28日晚,中国证监会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了调研成果:目前股改工作正积极稳妥推进,含B股、H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也已成熟。同一天,国资委产权局局长郭建新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亮明了国资委对股改的鲜明态度:各地国资监管机构将加快股改方案审核;对改革条件基本成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积极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尽快进行改革;暂时有困难的也要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方案,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联合小组的调研结果与国资委的郑重表态,让市场紊乱的预期暂趋稳定,周四,上证综指的一根长阳或许是对前期混乱心理的一次了结。

  接下来,就要看国庆长假的政策盘点了。国庆节之前,三个工作组将全部完成9省市的调研工作回到北京。或许,对于股改领导小组来说,“十一”将与“五一”一样,成为一个忙碌的长假。而他们的忙碌恰是市场的悬念所在。观察人士认为,节后含B股、H股公司的股改方案会不会出台,某些超级蓝筹能不能启动股改,关键就看这个长假。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长假期间,才能完成复杂沟通与协调,并作出决策。

  悬念二:

  配套措施会不会加力

  此间观察人士强调,从全局看,当前股改基本是在管理层预期的框架内推进,政策的力度与节奏其实都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博弈者的心理。下一步更应关注的不再是股改本身,而是相关配套措施能不能跟进。

  业内专家指出,资本市场的兴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作为市场组织者的券商的强大。而当前中国券商的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相关配套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券商的重整。

  国庆节前的几周里,一批规模较大的风险券商重整工作尘埃落定。与此同时,一批创新试点券商也已对大鹏、亚洲、民安等风险券商顺利完成了托管。

  尚福林主席日前曾透露,要在两年内基本化解券商的现有风险。周四,酝酿已久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正式开业。这个初始规模就达600多亿的基金公司,不仅要在处置证券公司风险中担负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同时还要参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由此可见,基金公司在节前挂牌,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节后券商综合治理将进一步提速。

  与券商重整相比,另一个值得期待的配套措施是市场资金的输入。观察人士强调,随着银行系基金、60亿美元QFII的陆续到来,扩大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直接入市比例等预期政策估计也不会让市场久等。在增量资金的安排上,调控之手似乎越来越硬。

  悬念三:

  “新市场”构建会不会提速

  本周一,尚福林主席在“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一个讲话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客观上将消除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证监会将统筹考虑,积极探索,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

  这一讲话之所以引起市场关注,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到9月底,G板块加上三批公布股改方案的公司,总共已达145家。照此速度,年底200到300家或总市值60%至70%公司完成股改已成定局。既然如此,是到了考虑一下“新市场”战略格局的时候了。

  “新市场”要成为一个让投资者、经营者都能分享到改革成果的市场。有专家建议,尽快出台有关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的鼓励政策,允许“新市场”中的公司率先改革、率先受益。

  毋庸讳言,市场各方在憧憬“新市场”的同时,也还心存一份忧虑。忧虑的便是那幽灵般的四个字——“新老划断”。

  但观察人士强调,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各方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新老划断”。交通银行在海外IPO,1.9港元的发行价,3港元多的二级市场价,海外投资者收益颇丰。但是,面对这一切,国内投资者一方面会因为失去投资机会而痛心,另一方面又会因市场恢复融资而惶恐。

  有专家指出,一个没有融资功能的股市,实际上已蜕变为一个纯粹的股权交易市场。但即便是一些并购行为,甚至是股改本身,也可能涉及融资问题。

  由于经历了多年的“圈钱”恶梦,国内投资者对于融资的憎恶似乎已经走向极端。但是,当面对一个必须实现大发展的“新市场”时,我们必须再向前勇敢地迈一步,在认识上实现一次新的突破。

  据《中国证券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