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主持人向菲做客正义网访谈录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09:01 检察日报 |
成功劝服三名嫌疑人自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主持人向菲做客本报正义网谈——— 简历 向菲,四川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1997年在福建经济电台的公开招聘中成为主持人,2001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成为“神州夜航”节目的主 持人。因为成功劝说逃亡12年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辜海军投案自首,今年被公安部授予“金盾新闻特别奖”。9月30日下午2时,凌晨刚刚做完节目还没有得到好好休息的向菲准时来到本报正义网的嘉宾访谈直播间。沉静大方,细腻温柔,声音甜美,这就是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劝导3名在逃犯罪嫌疑人的女主持人,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向菲。 “声音原来是有力量的” 主持人:恭喜你今年荣获金盾新闻奖,十年来获此殊荣的媒体工作者你是第二个,这个奖项对你有何特殊意义?媒介和网友都称你为“美女主播”,两个荣誉,哪个更让你骄傲呢? 向菲:这个奖项的确有特殊意义。它让我明白:声音原来是有力量的。我觉得两个荣誉都让我感到非常骄傲。虽然我不是什么美女,但是我相信给我美女称谓的朋友,应该是认可了我的做法,算是承认我是一个心灵美的女性吧。 主持人:你觉得做一名优秀的电台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向菲: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这份职业,只有热爱这份职业,你才能全情投入,也正是因为你的全情投入才能把你所有才能发挥出来,并且能够不断地进步。 “我的劝导给了他‘关键一度’的帮助” 主持人:中秋节那天你陪余昭明投案自首,他是继辜海军、袁炳涛之后第三个被你成功劝导而投案自首的在逃犯罪嫌疑人。余昭明一开始对你存有戒心吗?你怎样逐步打消他的顾虑? 向菲:余昭明与我之前成功劝导的两个在逃嫌疑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是我的听众,他是通过一档电视的访谈节目知道我的。一开始他对我十分戒备,频繁更换与我通电话的手机号码,还故意说他现在站在某个城市的某个地方。我心里明白,他其实是在试探我,看看我会不会报案。为了取得他的信任,在整个劝导过程中我从来不问他的姓名、逃亡地点,他的电话我从不拒绝接听。后来,他打通我的电话后就挂断,然后由我打给他,替他节省电话费。在整个劝导过程中,我的劝导有温柔式的也有怒骂式的,但所有的方式都不脱离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充分尊重他,理解他。 主持人:对于他不分昼夜的倾诉,你真的没有过一丝厌烦?面对困难时也没产生过放弃劝导的念头? 向菲:我自己觉得耐心是一直都有的,但是他在接受劝导过程中总是反反复复,我就有些着急,后来在台领导的指导下,我也改变了方式方法。我曾因为心急“骂”过他,为这他还曾经向一位记者告状。那位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要惹向菲生气呢?他说:“我希望她生气之后就放弃我了,我就可以继续外逃了,但是没有想到她比我还钻牛角尖。”他不分昼夜的倾诉,我是没有任何厌烦的,我想,我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我站在岸上,不能看着一个落水者不救。 主持人: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劝导工作对余昭明最终选择投案自首的作用? 向菲:如果用“99度热水”来比喻犯罪嫌疑人余昭明在自首方面的决心的话,我的劝导给了他“关键一度”的帮助。 “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心理援助机构” 主持人:7个月之内,你成功劝说3名在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这多少有些传奇色彩,你觉得你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向菲: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传递”,我传递真诚和信任给辜海军,辜海军感召了袁炳涛,他们两个又感召了余昭明。这种传递让他们知道社会是温暖的,他们并没有被社会抛弃,这点很重要。 主持人:能否把你的劝导艺术或技巧拿给我们分享? 向菲:我觉得劝导过程中我并没有用到什么特殊的艺术和技巧,关键在于你能站在对方角度替他们着想,尊重他们,关怀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主持人:有网友说“向菲现象”提示我们,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道德感化的机制,你怎么看? 向菲:与3名在逃嫌疑人交流的经历,使我觉得对特殊人群采取道德感化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心理援助机构来帮助他们,毕竟一个人、一档节目、一个电台的力量还是微弱的,教育挽救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