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命:须走出“温水”培育的“舌贝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2日10:2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古人说:死于火的人一定比死于水的少,因为火的猛烈让人害怕,而水的柔和平静让人喜欢;在大山面前很少会有人跌倒,但在小土堆面前却常有人跌倒,因为山的高大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而小土堆常常被忽略。前者叫生于火而死于水,后者叫“人莫踬于巅而踬于垤”。而无论把青蛙放到冷水还是热水中,它都会马上逃跑,但如果把它放在温水的锅中,它一定会舒服得闭上眼睛,可是一旦水热了,它便逃不掉,只有被煮死的命运。这是近年来人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譬喻,但又能令多少人警醒呢?也许人们太看轻了思想,所以便总有人被“

温水”煮死的事发生。

  在人的一生中最可怕的不是逆境,而是顺境,尽管没人愿意身处逆境之中。

  是的,谁不企盼着人生的通达无阻?谁不希望着诸事的顺遂人意?谁不为在上班的路上是一路绿灯的闪耀而高兴?然而,规定着人生方向的“鼠标”,并不是由生命的主体意愿在拨动。赵本山曾有一句让人捧腹的戏言:“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笑过之后的沉思却觉出一种道理:有许多事情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人虽然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但在自然面前、在社会面前,又具有不可摆脱的受制约性。“人海波澜并不下于江河的风浪。”但丁不这样讲过吗?社会的漩涡会经常把人卷入某种意想不到的逆境。在逆境中有人从此颓废沉沦,有人则奋起抗争。于是便有不同的人生。英国有一则新闻轰动了英伦三岛:有三头小猪正在运往屠宰场,有两头被屠宰掉,而另一头则拼命地逃跑,冲破重重围追堵截,并得以成功。于是,一夜间,这头小猪得以“成名”,成为所有媒体的炒作新闻。我们无须评价西方媒体的有聊无聊,但这头小猪的确也值得尊敬,至少,总比那两头在被缚中只能哼哼唧唧等待着被宰掉的猪让人尊敬。人类本不是在温室中长大的,也不是在顺境中发展的,如果没有逆境,就没有人类今天的所有文明。正因为有了狂风暴雨与烈日苦寒的临头,人类才有了从洞穴、土垒、木屋到今天的高楼大厦的创造;正因为有了野兽的威胁、敌人的侵袭,才有了从木棒石斧弓箭到现代武器的替代;正因为有了怒海狂涛,才有了从漂木孤舟到现代舰艇的演进;正因为有了夜的黑暗,才有了从燧石钻木到烛火灯盏的发明……如果人类从诞生开始就生存于一切准备好了的温室天堂,那么,我们今天就仍旧是一无所有的人类童年。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逆境,逆境是一种动力,一种发展的动力,一种引发需要与打破、创造的动力。

  人的一生既不怕“热”得难受,也不怕“冷”得痛苦,最怕的是浸泡在“温”水中的舒服。可人类哪有不寻找舒服的呢?哪有不畏寒避热的呢?一个人生于热得难受的环境下,他便一定会有避热的种种创造;一个人处于寒冷之中,便一定会努力去寻找抵抗寒冷的途径,他们都会因此而度过有意义的人生。而那些一生泡在“温”水中的人生,则注定是悲哀的人生。因为这种人生就连生命的本身都成了负担,他需要靠寻找各种方式打发时间来度日,这还不可悲吗?如果成了前面讲过的“温水中的青蛙”,那就更可悲了。

  然而,“温水”的故事到此并不算完结。英国的人类史学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告诉我们:“二叠纪岩石记下了世界历史上一个严酷和荒凉的时代”,“气候的重大变化一直在进行中,有时促进、有时妨害生命的发展。任何种类的生物总是越来越紧密地适应了它的环境,而环境却一直在变动。适应永无终结,变动就成了不断的急需”。所以,所有的古生物便面临了两歧性的生死选择:能改变自己的得以生存,不能改变自己的便被淘汰灭绝。但却有“一种小小的蛤蜊,称为舌贝的,适宜于温暖的海水里阴暗固定地生活。这一纲目在整个地质记录中没有发生过显著的变化”。在“整个地质记录中”都没有发生变化且生存着,这是一种幸福、幸运,还是一种悲哀呢?好在无论是大自然还是社会,并不给生物与人类多少“温暖而固定的海水”,否则,这个世界便成了“舌贝世界”了。

  我们生而为人,可千万别去寻找那片舒服的“温水”,尽管我们再也不能以清贫为美德的唯一标准,因为生命本是耐不得贫苦荒瘠的,但富足安逸绝非是培植生命美丽的土壤。(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