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跳进黄河洗得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2日11:29 今晚报

  黄河,

  中华民族的图腾!

  难道奔腾着的泥沙,

  就是你生命的精灵?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在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的篇首,曾写下这样的语句。这个犹如屈原《天问》似的求索,天不作答,地不回答;来到青藏高原之后,美丽的青海给了我一个完美的答案。我昔日看见泥沙滚滚的黄河浊流,并不是她生命的全部;青海的黄河,河面上流动着的晶莹的碧水。深埋于心里几十年的问号,到了黄昏斜阳的年纪,才算是得到了解答。

  在我的认知里,黄河姓黄,它只有拍天浊浪,而没有清波碧浪。这既来自我感观中的黄河肖像,也来自于历史对黄河的记载。上海书局于1984年出版《中国水利史》,书中详细记录了从大禹治水后,黄河在几千年中,共经受了1575次的改道、崩堤,以及暴雨溢堤等自然灾害,给国人带来的巨大灾难;而在这众多黄河灾难中,让黄河变成今日千疮百孔的主要罪人,是历代帝王们用黄河进行夺权的战争。因而,我浪迹黄河之边的日子,面对它滚滚涛声时,如听它对昨天历史的哭诉。

  由于这些历史积淀的沉重,来青海之后我最急于见到的就是黄河。记得,那是去坎布拉森林公园的路上,当汽车穿越积石峡的时候,两旁都是奇伟的高山峻岭,在公路一侧,有一条伴车而行的潺潺流水,想不到它就是黄河。所以当青海友人让我们向窗外看的时候,我简直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车窗外的峡谷流水,宽的地方不过几米;其中最狭窄的河面,也就有5米左右。记得,我上中学时的跳远纪录为6米多,如此说来我只要纵身一跳,就能跳过天下闻名的黄河了。当地友人告诉我,这儿还不算是最窄的河面,有个叫“野狐跳”的河段,它只有三四米宽,不仅狐狸能跳过去,就连山羊也能跳到黄河的对岸去。我联想起流经河南兰考的黄河,那里的河道宽两公里,与这里成为鲜明的对照的是,那里河床虽然宽4华里,细细的水流却像娃儿尿尿那么纤弱无力,两旁积满黄泥的河道,一眼望去寸草无生。令华夏子孙,不禁为母亲河的枯瘦形影而顿生悲情!而这里河床两岸,却是怪石嶙峋,草木葱茏;它受大山峡谷制约,河面宽度虽然只有几米,但激起的浪花晶莹剔透,远远望去,飞溅起的朵朵浪花,就像是开在峡谷中的一朵朵银色百合。

  美!黄河在这儿真美!当车过李家峡水电站时,我们更是被它秀丽的形影惊呆了:周围的山是赤红色的,而山中黄河水如同镶嵌在琥珀中的一块碧蓝色的宝石。在这里它变得十分温驯,没有了峡谷中的浪花飞溅,而摇身一变成了娟秀的淑女,静静地望着高山,静静地望着我们这些来自北京和南国的远方来客。

  该怎么回叙我当时的感观印象呢,它流出峡谷之后,在平原地带回复了大河的自然形态:河面宽宽,浪花低语,有几只水鸟在落雨的水面上低飞;在远处有一条木船,在雨中若隐若现——这幅纯静的雨中黄河水墨画卷,似乎在向我展示着黄河的远古。这儿没有壶口瀑布的喧嚣,也没有黄水的咆哮;我伸长脖子想照一照我此时的形影,虽然此时天上并无太阳,但我还是看见我头上的雨伞和在伞下的身影。我想:如果此时如果艳阳高照瓦蓝天空的话,连我头上的白发,怕是也能在河里倒映出来了。黄河!这就是你源头的写真!因而当我走回农家餐厅,去填饥肠辘辘的肚子时,写下过小说名篇《青衣》的中年作家毕飞宇,见我两只皮鞋上沾满泥巴,有些费解地问我去了哪儿,我给他来了一句幽默:“我去看‘青衣’了!”怕他误认为我在拿他的作品调侃,又赶忙对他直白我的心声:“这儿的黄河,流水轻柔舒缓,像是京剧里的‘青衣’;下游的黄河,像是暴怒的‘花脸’。”

  这是我留下青藏高原另一首难忘的黄河曲话。其实,黄河之畔留下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属于黄河远古时期记忆的有,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至今青海贵德县界,还耸立着大禹治水的功德碑,就是例证。在近代的历史回声中,上个世纪的50年代,毛泽东曾去河南考察黄河,并留下“河清有日”的墨迹,作为对黄河清流的企盼。那时国人还不大知道保护自然生态的意义,这位伟人也不是神仙,站在黄河之畔,因而说了句“有朝一日,黄河水会不会上天”,没有言及黄河的危机——他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黄河有一天会断流。根据水利专家的统计:截止到21世纪之初,黄河已然有过七次断流的记录了,河水都流不到东海了,何以奢谈上天?

  唯其如此,青海的黄河才令人恋栈。它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奔涌而出,大概是留恋少年时光,在流经青海时不改童颜,一路清波碧浪,在蓝天和大地之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向东南。无论站在黄河源头的循化,抑或是在梨花之乡的贵德,我们都被黄河清秀的姿容征服了。记得,青海友人陪伴我们到贵德时,曾用一句“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成语,对我们进行智商考评。笑而未答,因为大家都知道黄河中、下游之水是浑浊的。但青海友人的下半句,却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他说:“在这儿,这句成语应当修改,因为河水干净,‘跳进黄河洗得清’!”仔细品味一下友人的话,不是对黄河流经青海最准确的肖像写真吗?因而,在黄河之滨的梨花宾馆,藏族姑娘向作家一行献青稞酒,并要我们留下墨迹时,我借着青稞美酒烧膛之力,提笔写下了如是心语:

  驿路梨花

  黄河碧浪

  西行求索

  一生难忘

  写此抒怀文章,意在祝愿黄河之源青春永驻。近读报纸,国家水利部门已对黄河源头的自然生态进行全方位保护。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繁衍生息的大事。笔者的另一个祝愿,则是企盼黄河清泉,能洗净其中下游的万里浊流。当然,这有点痴人说梦的味道;但有梦的是人,没有梦的人是木偶。愿“河清有日”成为华夏子孙长远的奋斗目标,并为“中华黄河万里清”而献出各自的智慧和力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