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批评家过去不多,现在仍然太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3日00:00 红网

  9月30日,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携夫人马兰专程到重庆,接受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颁发的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聘书。随后,余秋雨先生分别在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作了两场演讲。在演讲中,余秋雨先生说:“中国历史上,历来是创作家太少,批评家太多。”(10月1日《重庆晨报》)

  余秋雨先生的这番话,自然是有所指的。谁都知道,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

河》,再到《借我一生》,余先生的散文随笔有掌声和叫好声之外,也受到不少批评家的质疑。

  “中国历史上,历来是创作家太少”这话倒是没有说错,因为中国历史上,由于封建专制的压迫,人们的创作欲望被扼杀,好的作品少之又少;可“批评家太多”就与事实不符了,因为纵观历史,人们听到的批评声音太弱、太少,相反,吹捧、谄媚的东西太滥、太多。

  余先生的观点自然可列入学术范畴,只是由于余先生“中国历史上,历来是创作家太少,批评家太多”之说的指向性过于明显,不仅使人对余先生的见解不敢苟同,更让人对余先生的胸襟有所轻视。

  余先生说:“这些所谓的批评家,不少连我的作品都没有真正读过,他们的批评又有什么意思呢?”余先生也许说得有点道理,有的批评者可能真的没有多读余先生的作品,甚至可能压根就没有读过。不过,这一点也不能成为不能批评的理由。没有读过作品,有时批评没有针对性,或者批评不着边际,这种情况确实很多。但以此认为,所有的批评都无聊,那就太武断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余先生的傲慢。由于从心里瞧不起那些批评者,所以,余先生干脆“对于这些人的批评文章,我大都是不看的”。这就怪了,既然你的作品,人家没读过的无权批评,那人家批评的文章,你没读过,又怎么知道人家批评得不对呢?显然,在余先生眼里,那些批评者的水平与其相差太远,根本不具备批评他的资格。

  余先生毕竟是个文化高人,他也知道自己的作品有一些缺点,但他认为:“一位读者喜欢一名作家,不仅喜欢他作品的优点,同样也会包容他的缺点。”这就有点讳疾忌医的味道了。知道自己的作品有缺点,不去欢迎读者批评,反而让读者包容,唯我独尊的气概让人吃惊不校

  大概余先生是个火气很旺的人,一看批评他的文章便压不住心火。若如此,为了余先生的健康计,也为了他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他不读批评之类的文章也就罢了。只是,作品的有些缺点是人所共知的,谁也包容不了。

  建议余先生向杨绛先生学学,即使读者的水平再低,也尊重人家批评的权利。实际上,不仅中国历史上创作家太少,批评家太少,就是现在,这种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稿源:红网)

  (作者:张铁鹰)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