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府都市禅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3日05:3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文景

  9月27日开幕的“中国·成都佛教文化展”,在金秋十月的蓉城掀起了一场沸沸扬扬的佛教文化之潮。这次大型的佛教文化展,将历时20天,首次将成都各大寺院的历代珍藏公开展出。其主会场设在有着“震旦第一丛林”之誉的成都大慈寺内,分会场则分别设在成都地区最著名的五大古刹——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石经寺和龙兴寺。

  成都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历朝历代高僧大德倍出,对蜀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以致后人有“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尤不可不知蜀”的论断。隋唐、两宋时期,蜀中佛教文化更是一度冠盖于全国,以致于宋代第一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道:“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而蜀中佛教文化的大本营,就是这次佛教文化大展的各个会唱—被时人称为“都市禅林”的几大古刹名寺。

  大慈寺震旦第一丛林

  成都大慈寺,古称大圣慈寺,公元七世纪中叶,由唐玄宗避乱入蜀期间,赐匾“敕建大圣慈寺”。寺庙位于繁华的蜀都大道东侧,是成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唐代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其极盛时期占地一千余亩,全寺分96个院、堂,房屋8524间,僧人有两万余人。相传成都鼓楼洞街就是大慈寺钟鼓楼所在地,北门红石柱街就以大慈寺庙门的两根红石柱而得名。大慈寺被时人描述为“宏阔壮丽、千拱万栋”,可见其规模之大,古今罕见,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

  大慈寺是一座极其珍贵和罕见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其最为著名的是佛教艺术名画和铜佛。据宋代史料记载:该寺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都出自名家手笔。其中有唐代最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画十幅,难怪苏轼曾惊叹其“精妙冠世”。宋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中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大圣慈寺之盛”。特别是唐末五代时著名高僧贯休的《渡海罗汉图》最为有名。该寺的铜佛、石佛也曾有大小数百尊,可惜均先后被战乱所毁。

  自唐代以来,大慈寺就是成都地方最引人瞩目的名胜。老百姓历来都有在传统节日到大慈寺中游乐祈福的习俗,比如大年初一的烧高香、二月的观音会、四月的佛诞日、七月的盂兰盆会,乃至中秋、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人们都习惯于去那里放生祈福,讨个吉祥。到了宋代,围绕着大慈寺更发展出了成都特有的寺庙商业文化。在寺门口,每年二月十五卖花木蚕器,称为蚕市;五月卖香药,称为药市;冬月卖用具器物,称为七宝市。

  大慈寺曾数次毁于兵火,又数次重建。现在的建筑格局基本是清代顺治以后陆续重建。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现在寺里辟有向市民开放的展室、茶园,市民们在这里小憩品茗,相对于墙外那鳞次栉比的繁华高楼和车水马龙的喧嚣大街,如同在万丈红尘中找到了一片梵音缭绕的净土。

  文殊院佛教智慧的象征

  文殊院与大慈寺一样,也处于成都的闹市区,具备了“都市禅林”的一切特征。它是四川省佛教协会的所在之处,也是一所著名的佛经印行和流通处。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所以,一个有心向佛的人可以在这里请到最为全面的佛教经典和与佛教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智慧的解脱,所以,以智慧而闻名的文殊院便在善男信女的心目中,具有了崇高的地位。

  文殊院是目前成都香火最旺、游人最多的一座古寺。它也始建于唐代,当时叫“妙圆塔院”,宋代改为“信相寺”,曾一度毁于战火。清初,名叫慈笃的和尚在此募化善款,重建了这座庙宇。传说此僧道行高深,智慧过人,头顶常有慧光射出,夜晚照亮整个城北,因此人们敬誉其为“文殊菩萨化身”,寺院重建完成后也就命名为文殊院。后在清嘉庆年间,又有一名叫本圆的高僧对寺院进行了扩建,形成了现有的规模,被称为川西三大伽蓝之一。

  文殊院内收藏着唐朝远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大师的一片顶骨舍利。因为玄奘大师最初削发受戒就是在成都,所以这片顶骨舍利便成了文殊院最为珍贵的宝物。除此之外,寺内还收藏有众多价值连城的佛教文物,1956年郭沫若参观了宸经楼中珍藏的文物后,曾吟诗赞道:“西天文物萃斯楼。”

  昭觉寺川西第一禅林

  昭觉寺位于成都北郊,与成都动物园仅一墙之隔,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历史上昭觉寺曾几度易名,且大都为皇帝赐名,可见其在历朝历代受重视的程度。该寺初建于南北朝时期,至唐宣宗时,剑南节度史崔宁对该寺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宣宗亲自赐名为“昭觉寺”。南宋绍兴初年,宋高宗敕改昭觉寺为“禅林”。至清代恢复旧名,然而山门上仍沿袭宋制,书写有“禅林”二字。

  昭觉寺历代高僧倍出,为全蜀之最。如唐代的休梦禅师、宋代的延美禅师、纯白禅师、圆悟克勤禅师、明代的彭山智润禅师、清代的丈雪通醉禅师、道魁禅师,以及当代的清定上师等。其中,最著名者为宋代圆悟克勤禅师,当时为全国的禅门领袖,其所著之《碧岩录》《圆悟心要》,把中国禅文化推向了顶峰,成为后代禅僧的必读要典,被日本禅宗列入禅门三大奇书。其为日本求法禅僧所书之“茶禅一味”付法凭证,至今仍被日本人尊为茶道至宝,受到最高级别的供奉。

  正因为昭觉寺历代高僧倍出,影响极大,才受到历朝皇家的重视,不断敕封号、赐牌匾,大降天恩。清康熙帝曾专门为该寺题诗曰:

  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

  香气飘全界,清荫带碧空。

  霜皮僧衲老,天籁梵僧通。

  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

  1919年,朱德曾在昭觉寺避难,与当时的方丈了尘法师相交甚深,离寺后曾赠“应世人间”匾额给昭觉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委员长还多次向昭觉寺赠送兰花等品物。文革时期,昭觉寺受到极大的破坏,直到1984年,才重新恢复寺庙的山门殿阁。

  近代大画家张大千先生也曾在昭觉寺长住4年,潜心研究绘画艺术,也给寺内留下了不少珍贵手迹。现存有玉佛殿的一道以铁线游丝描笔法画好并雕刻在汉白玉上的阿弥陀佛像和释迦牟尼佛像。此外,张大千还为昭觉寺书写了径逾两尺的横匾:“变华严相”,可惜已被毁。当年他作画的那张大圆桌,至今还安放在普同塔院内,成为昭觉寺近代历史的见证。

  宝光寺舍利宝塔辉映

  宝光寺位于成都郊县新都城北,距成都20公里。相传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公元880年,唐僖宗避祸蜀地,曾以此为行宫,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舍利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宋时香火极盛,僧侣达3000之众,后毁于兵火。现在的建筑是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主持扩建的,有一塔五殿十六院。清时汉传佛教中流传有“上有金山灵隐,下有文殊宝光”之语,就是盛赞文殊院、宝光寺在全国佛教中的显赫地位。

  宝光寺最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为唐代的舍利宝塔。此古塔高约30米,系密檐式四方形砖塔。此塔千年以来,向西倾斜而不倒坍,有“东方斜塔”之称。其与整个寺庙建筑相互配搭,保持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寺中”的典型格局。

  宝光寺除以“舍利宝光”闻名外,还有“罗汉堂”誉满禅林,以致四川民间流行着一句歇后语“宝光寺的罗汉——数不清”。其内塑500罗汉姿态万千,无一雷同,栩栩如生,各具性格魅力。其中两尊更为奇特,第259尊和360尊分别酷似清代的康熙和乾隆二位皇帝。中堂另塑千手千眼观音,造型别致生动,线条清晰饱满,亦为我国佛像雕塑中的精品。

  宝光寺收藏的文物很多,如梁武帝大同六年雕刻的“千佛碑”、创建于明永乐十一年的“尊胜幢”、清光绪三十二年泰国国王所赠的贝叶经和同年从斯里兰卡求回的藏于石塔中的4粒舍利子等。另外还有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和尚、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珍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石经寺肉身菩萨坐道场

  石经寺系川西五大佛教丛林之一,位于成都东38公里处的龙泉山麓。其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初为蜀汉三国名将赵云之祭祀家庙,后人捐庙为寺,名为灵音寺。石经寺大殿为唐时所建。明正统年间,名僧楚山绍琦禅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主持重建寺庙,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并更寺名为天成寺。清乾隆三十二年,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的数次大修缮,方形成了寺院今天的规模。

  被成都民间尊为“石经祖师”的楚山绍琦禅师,系明代四川最著名的高僧,其开创了著名的绍琦禅派,使明代中后期的四川各大丛林,几乎都是绍琦一派的传承。禅师因此曾被朝廷敕封为“荆壁禅师”,更被明英宗尊为“国师”,因此,后人就将他奉为天成寺的开山祖师。楚山禅师圆寂以后,肉身不坏,其弟子将其全身漆金后供奉于丹崖祖师殿内,是我省佛教寺庙中罕见的几尊“肉身菩萨”之一。

  民国时期,藏传格鲁派嫡传汉区的第一个密宗道场即设于石经寺。1983年和1984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朴初,两次亲临石经寺,并按班禅大师之意,将能海法师从西藏学成后回汉区开创的第一个黄密根本道场,由近慈寺还设于此。

  如今的石经寺依山而立,院落林荫掩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绮丽景观。大雄宝殿前有千年罗汉松一株,系后周显德年间植;相邻的古银杏两株,系唐贞观年间植,至今枝繁叶茂,令人赏心悦目。

  龙兴寺七佛胜地

  龙兴寺位于成都西北26公里处的彭州市城关北门囗,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初名大空寺。梁武帝永定二年为高僧志公禅师扩建。武则天天授二年更名为大云寺。唐玄宗开元六年敕号“龙兴寺”。

  龙兴寺历来高僧辈出,素有“七佛胜地”之美称,享誉西蜀。东晋时印度高僧佛图澄、梁朝志公禅师、唐代悟达国师、五代预知禅师、宋代圆悟禅师、明代智中一天国师等,都曾驻锡该寺。1949年,川、康两省国民党高级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龙兴寺藏经楼集会,宣布和平起义并通电全国,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大血战。因此,该寺不仅在四川宗教界享有盛名,而且也是著名的革命纪念胜地。

  龙兴寺最著名的建筑为“龙兴舍利宝塔”,位于寺内正前方,是中国现在仅存的19座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佛塔之一。宝塔始为木塔,到五代时改建为密檐式砖塔,其青砖垒砌,塔体方形,密檐17级,高35米,68角皆悬马蹄铃,是我国最古老的宝塔之一,号称“彭州第一奇观”。1923年,宝塔南半部垮塌,仅存西北一角。1944年,近代高僧能海上师倡议重修宝塔,几经变乱,直到1997年,才由能海上师的传人清定上师与蜀中高僧宽霖、遍能、隆莲等法师倡议筹建完成。

  今塔高81米,四隅塔各高27米,塔座30米见方,全部钢筋混凝土浇固。塔表龛供铜铸、玉雕佛像1080尊,样式同于印度加尔各答之大金塔。宝塔气魄宏大,磅礴威严,以高峻肃穆之势俯瞰西蜀大地,的确非同凡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