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素质教育能靠考试来实现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4日11:34 大洋网-广州日报

  苏宁

  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同学们最怕的是“黑七月”,近年来高考时间提前了,又成了“黑六月”,七月也好,六月也罢,“黑色”都只是一段时间的事,高中一、二年级“不识愁滋味”的“黄金时代”,还是很让人留恋的。但就是这高考和中考两次“大战”间的“喘息”,如今也被一些专家盯上了,他们建议在高三第一学期就对新课改的八大领域进行全省统

一的“中学学科水平测试”,并将成绩的10%计入高考成绩,以引起对这场“会考”的重视。

  在高三一开始就来一次“会考”,支持者的理由说得振振有词,但其后果也被老师和学生们看了个透———高一、高二忙会考,高三再来忙高考。“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一旦实行会考,整个高中生活都将为考试而设。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考虑,增加一次“会考”,学生心头的阴影笼罩的时间更长了,肩头的压力也更重。再回头看看专家们提出“会考”的理由———防止偏科、打好基础、考察新课改的成效,这些意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着眼于素质教育的目的,却要依靠考试的手段来实现,实在是对素质教育最大的嘲讽。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为学生减负的措施也不断推出,考试对学生的重要性却未见削弱。这也难怪,应试教育搞了几十年,向素质教育转变,本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奇怪的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少教育者竟然也看上了考试这个“法宝”,觉得只有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内容也定下些“硬杠杠”,才能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仿佛与高考、中考的指挥棒沾上了边,就能“点石成金”。不知他们想过没有,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真能靠考试来实现吗?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考形式已几度更替,身为最早体验高考形式改革的高中毕业生,我个人的感受是,从“理工科考七门、文科考六门”到“3+2”、“3+x”是在进步,而后来再增加综合科,则是改革中的反复。“3+2”、“3+x”,考试课程的减少,是为学生减负的最好办法,也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而增加综合科,也就是什么都要考,让学生一门课也不敢懈怠,看上去能迫使学生认真面对所有课程,但专家和老师们不妨扪心想一想,你们在高中学过的课程,如今还能记得多少?对你现在的专业和职业有多大帮助?“大而全”的结果很可能是“大而无当”。

  这是说考试,再说中学课程的设置。可能是对学校教育和老师过度迷信,提到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总有人觉得应该就此开一门课。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就提议学校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学生贪图享受不爱劳动,就提议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学生艺术修养不高,课余爱好太少,“药方”也是要加强艺术教育;最可笑的是,上了大学的儿子忘了老子供养他读书的艰辛,也怪学校里没教他要有良心。但多开几门课,学生的素质就提高了吗?多开几门课,素质教育就能实现了吗?

  10月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中美基础教育论坛上”,专家们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我国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比美国有明显优势,但世界级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数量,却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给英才少年飞得更高的机会。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对“天才”的重视和培育不够,“实验班”又都已取消。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不出天才的课堂常规教育,占用学生们的时间太多,让他们没有时间和空间发挥专长。

  “读书要自己用功”,如果课堂教学和备考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最终只会扼杀摇篮中的天才。要推行教学改革、倡导素质教育,就不应和考试捆绑在一起。面面俱到的考试,会让我们的中学生付出更大的代价,却取得最小的收获。(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