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垃圾看“出身” 废物成宝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4日14:50 新民晚报

  垃圾也要看“出身”?没错。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将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如果你还认同传统的“资源→产品→垃圾”单向流动的经济运行模式,那就赶紧补上这堂环保课吧。要知道,不同种类的垃圾可以摇身“变”成有机化肥、有机饲料、彩砖、混凝土、文具,甚至还可以转化为珍贵的电能和燃油。

  打造新循环产业链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本市每年要产生600万吨垃圾和240万吨废品。在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经济运行模式下,这些垃圾和废品曾一度被看成“经济链条”中最后一个环节,不是被填埋就是被抛弃。日积月累,上海面临垃圾“围城”,全市共设立了212处垃圾堆场,最大一处垃圾堆场的面积比虹桥机场还要大。将垃圾循环利用迫在眉睫。

  如今,上海扬鞭把“经济马车”赶上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轨道,着力把目前的“资源-产品-垃圾”的开环式经济流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垃圾-再资源化”的闭环式经济流程。一批资源循环利用的科研项目,或立项展开攻关,或已初显“点废成金”的成效。

  曾经臭烘烘的泔脚被加工成高质量的有机肥,从汽车、摩托车上“退役”的废旧轮胎也被还原成价格不菲的燃油,在高速公路上,铺上了由矿化垃圾变成的坚硬“混凝土”。矿化垃圾、水厂污泥、小区污水、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废弃混凝土、废电池、废橡胶、废塑料等,这些过去只能焚烧填埋的废弃物,经过高科技“魔杖”点化,正在成为再生资源被重新利用。

  产业部门也正在身体力行——全市每年1.3万辆报废汽车分别在宝山和浦东金桥予以精拆、再制造,再生产值达数千万元;废旧家电和电脑拆解下来的塑料、金属等,经过加工,再利用率达到80%;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御桥工业区的御桥生活垃圾发电厂,每天处理11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供十万户家庭使用。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上海化工区,原料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可使在上海化工区设厂的企业减少三成投资。

  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在普陀区,源头垃圾综合资源化利用,成为源头减量的“法宝”。普陀区建立了全市第一个资源再生中心,别出心裁地将垃圾再生成为资源,形成循环经济。近年来,市民家中产生了许多诸如沙发、橱柜等大件木质垃圾难以处理,他们就将燃柴热风炉请进中心,用以燃烧废弃的木质家具及树枝枯叶,而燃烧产生的热能又为有机饲料的制作节省大量燃料费用。

  现在,资源再生中心每天可吸收约122.2吨垃圾,同时产生有机化肥、有机饲料6.6吨,重金属炉渣和废玻璃还可合成人行道上的彩道砖。此外,普陀区还率先把有机垃圾处理高手——微生物,请到了居民的身边。这些精心培育的微生物,安置在特制的处理机内,落户社区街道,专门吃其最爱的菜叶、瓜皮等有机垃圾,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无害的物质,而留下的是种树栽花的优良肥料。目前,这种微生物发酵机在本市其他区县也在广泛推广,一台机器每天可以解决600多户人家的有机垃圾。

  绿色观念深入人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人习惯将手中的垃圾分类丢弃,一些精明的家庭主妇将报纸、玻璃瓶、易拉罐等“垃圾”转投了废品回收站,商家也正在自觉地简化商品包装……正是基于这些自觉的做法,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垃圾增长却呈现出下降趋势。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垃圾的实际产生量较计划量减少了7万吨,而去年全年,本市垃圾较计划量减少了15.86万吨,上海从垃圾源头上“减肥”已初见成效。仅卢湾区今年第一季度的垃圾产量就比计划数减少了5964吨。

  本报记者 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 刘维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