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建桥热”该不该降温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6日00:21 红网 |
最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季松教授对近年来长江上的“建桥热”表示质疑。 他说,长江上1995年不过8座桥,而2000年已经达到31座,到2010年将有60座特大桥。届时,万里长江平均不到50公里就有1座特大桥,其桥梁数量、密度在世界上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他分析,每座桥投资至少10亿元人民币,大大高于在20年内所有车辆绕行50公里的费用。更何况是否能满负荷运行,是否有相应的公路配套使车辆真能少走50公里都是问题。由此,吴教授得出结论:“从长远看没有必要建这么多桥。”(10月4 日 新华社)为什么说长江没有必要建这么多桥?吴教授的理由是:长江两岸过多建桥,虽在短期内可促进有限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在进行系统分析后会发现,除了交通本身来说不划算,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一,影响航运;二,影响防洪;三,占用大量土地,在生态上、经济上都不合理;四, 建桥还引起船桥相撞的事故增加。可见,吴教授质疑长江“建桥热”并非无稽之谈,是有根有据有道理的。 正如吴教授所说,一些地方在借建设大桥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可谓一语中的,切中时弊。你想,比起上一个企业项目、建一幢楼房,在浩浩长江上建造一座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大桥,可是一项浩繁宏大的工程,功在当今,惠及后世,取得的是了不起的“政绩”。这一政绩的取得,就政府官员来说,对上对外能够树立起“亮丽”的形象,是敢想敢干有魄力、有开拓精神的表现,一旦投了上级“所好”,极有利于“位子”的升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就不管大桥是否确实需要和建成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了,一鼓作气先建起来再说。尚未列入建桥计划的地方,则免不了心急如焚,千方百计促成此举。于是,便有了江河上建桥的“世界之最”。 中央早就指出,重要决策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一定要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路子,广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由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那么,长江两岸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在建造大桥过程中或制定建桥计划时,是否尊重了民意和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呢?是否由于某些领导头脑发热,或只是由少数专替领导说话的“伪专家”论证后,即盲目拍板定夺呢?如果对于建造长江大桥这么大的事,竟缺少民智和科学论证,就随意决策,匆匆上马,那在科学与民主正深入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是非常不妥和理应受到批评的。 吴教授的观点乃一得之见,可谓“孤家寡言”。长江上的“建桥热”到底该不该降温,长江上到底建多少桥、建什么样的桥最适宜,我们不得而知;长江上建桥到底谁说了算,由地方政府自己说了算,还是须有中央政府部门批评,我们也未曾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长江上建桥投资巨大,绝非小事,须慎重从事。因此,我们的各级各地政府官员还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好“长江文章”,以对国家、对民众、对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决策,避免失误。同时,我们也希望对长江建桥有一个统筹规划,兼顾各地,上下联合运作,科学指导,共商建桥大计,该建则建,该少则少,该不建就不建,最终使长江“建桥热”降下温来。 对于包括作者在内的普通百姓来说,恐怕一般都对长江及长江上建桥没有多少研究和详细了解,对长江到底需要多少桥、如何建桥胸中无数。吴教授独具眼光,逆“潮流”而动,毅然喊出“在长江上究竟要建多少桥”的质问,对正在升温不降的长江“建桥热”提出质疑,表现出足够的勇气与责任心,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稿源:红网) (作者:梁守泰) (编辑:潇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