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印尼华商在小南门起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03:43 环球时报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街道:没有豪华的标识,没有富丽的建筑,只有拥挤的车流和一间间门脸不大的店面。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小南门,它曾经是印度尼西亚全国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也是华人在雅加达最早的聚居地,当年无数印尼富商从这里起家。

  唐人街的雏形

  “小南门”是印尼华人起的地名,据说当年街口确实有一座门。华人聚居地的名字,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如“大南门”、“三间店”等。荷兰统治印尼300多年,对当地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白人为头等人,掌握各种大权;华人、印度人等为第二等人,主要从商;印尼原住民为最下等人,只能务农做工(这种分化政策导致华人受到原住民的排挤)。华人的勤俭和能干,在经商方面得到展现。而人们的定居点,也人为分割开来。小南门因为交通方便,演变出唐人街的雏形。

  雅加达布商公会的负责人刘鼎邦先生说,以前雅加达的马路很窄,交通主要靠水运。从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雅加达港口进入市区,经过鱼市场,就是小南门前方的加里河。那时候,一到集市,舟船往来,人声鼎沸。卖布匹的、卖土产的、卖小吃的,商贾云集。纺织品交易尤其活跃。由于受风俗习惯影响,印尼对纺织品需求量很大,经商的又多是华人,久而久之小南门便成了繁华之地。

  小南门曾经非常风光

  华人钟忠诚先生在小南门做生意快40年了。他说,做布匹的生意人集中到小南门的历史至少有100多年。现在这里还有100多家公司。漫步在200米长的主街道上,钟先生不时指点着那些不起眼的店铺告诉记者,后来叱咤印尼商界的巨贾,很多都曾在这里待过。比如,金融危机前号称印尼首富的林绍良曾投资纺织业,在小南门开过办事处;印尼马龙佳集团董事长郑年锦,先卖纺织品,后从事钢铁、地产保险等行业,小南门38号和40号现在还是他的产业。

  “小南门最兴旺的时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不仅印尼国内,中国、印度、波兰等国的纺织品也大量进入,通过小南门批发到各地。每家商店从早上六七点开门,到晚上六点才关门。“门口的大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全是订货的”。

  为了协调小南门地区的纺织贸易,雅加达布商公会于1952年成立。公会要出面和政府协商税务等有关事宜,负责本地区的清洁、保安等工作。公会还曾立下不少汗马功劳:1998年印尼骚乱期间,公会紧急聘请了很多陆军士兵前来维持治安,虽然其他华人聚居地打砸抢不断,小南门却毫发未损。如今哪里马路塌陷了,下水道堵了,都由公会出面解决。

  钟先生带记者在小南门附近参观。中华文化的痕迹已是越来越少,但还能寻得到。有一家药店,屋顶有一尊雷神雕像,下书建于1868年。走几步,不经意间发现路边有个不到一米见方的小佛坛,供着土地神;一栋红墙绿瓦的中国式建筑已经改成了天主教堂,但屋脊上还用汉字写着“泉州府南安县”字样。

  最困难的时候熬过去了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小南门逐渐衰落。究其原因,首先是地域狭窄。政府在西区的丹拿阿邦地区新建了纺织品交易中心,有上千家摊位,而小南门现在门口多停两辆车都困难。其次是很多纺织工厂改变营销策略,直接到各地设立销售网点,做中间贸易的生意就差了。最后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钟先生说:“以前卖一尺布可以吃两碗面,现在吃一碗面需要卖两尺布”。

  钟忠诚的父母上世纪30年代从福建移民到印尼。如今他在小南门路57号开了间布店,雇了10名工人,主要销售童装用料。这是典型的华人小企业。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他的夫人正戴着花镜,手拿剪子裁花边。钟忠诚说,现在他们每个月的销售额不到鼎盛期的1/3。人员工资、房租、水电费都看涨,特别是印尼的税收,除了每年按百分比抽税外,每个月还要从利润中上缴10%。他说,小南门很多店都是这种状况。当然也有少数店铺专做高档布料,还能保持较好的盈利。

  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小南门的生意明显走下坡路。钟忠诚说:“那是最困难的时候,现在终于熬过来了。”

  如今,小南门依然是雅加达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之一。很多像钟忠诚一样的华商对中国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谈判非常关注,因为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意。钟忠诚在谈到未来的时候,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希望。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05日 第十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