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师范”为何能出大人物(名校一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03:46 环球时报
“小师范”为何能出大人物(名校一瞥)(图)
  位于巴黎于尔姆街45号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校门是个窄小的玻璃门。

  夏瑾摄

  法国名校“其貌不扬”

  1924年秋天,当19岁的萨特以全国第7名的好成绩兴冲冲地迈进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巴黎高师)的大门时,他不禁惊异于这所令他向往已久的法国名校的精小和“其貌不扬”。的确,一个高两米宽一米的玻璃门入口,四幢首尾相接的三层小楼,再加上由小楼围成的不足500平米的花园,这便是这所法国最著名精英学校的主校区全貌。

  自1794年创立至今,巴黎高师始终保持着它“貌不惊人”的小规模风格,但它却培养出了众多哲学、社会学、数学等领域的世界名流。除了众所周知的萨特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他在这里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科学发现,包括发酵和病毒的发现。另外,埃瓦利斯特·加罗瓦曾在这里留下了天才数学家和一代浪漫英雄的形象,圣特·克莱尔·德维尔也在这里成功地隔离了铝元素。当然,巴黎高师的传奇性成就,还在于它培养出了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6位菲尔兹数学奖得主。校长加伯利埃尔·于杰先生因此将他的学校形容为“制造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得主的实验室”。

  巴黎高师是精英教育的典范

  规模如此之小的一所学校,到底是在怎样的内在能量的推动和驱使下,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和精英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办学基调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呢?穿过这扇门牌号为“45”的窄小玻璃门,记者走进了巴黎高师。

  校长于杰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巴黎高师是全球精英教育的典范,只有非常杰出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巴黎高师学习。每年报名的学生有4万名之多,学校却只招收200多人,目前正式的在校生也只有900多人,可见其入学竞争之激烈。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一位老师只辅导几名学生,师生间有着相当充分的交流。在高师上课的老师也并非固定员工,而是高师从巴黎众多大学中聘请的精英教师。由于与法国政府和企业的研究机构“联姻”,以及与法国其他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高师的交叉学科发展很快,大量交叉学科人才也应运而生。很多国家研究机构看中了巴黎高师的优质人才资源,纷纷将研究室设立于此。大量一流的研究室带来了大量先进的研究设备,并以极快的速度更新。而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为巴黎高师建设不同学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虽然巴黎高师招收的是最优秀的学生,但它既不颁发毕业证书给学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也没有国家学历证书的授予权。于是经过竞考一路冲杀过来的佼佼者们,在跨进巴黎高师门槛后还要到其他大学去注册各种学位的学习。正因如此,高师的学生都是综合性人才。

  搞物理化学的大都兼修数学、外语,学文学、哲学的,很多兼修哲学和经济。校长于杰对记者说,高师的牌子是一个在法国大学中畅通无阻的“护照”,其余大学都乐于接受高师的学生。

  同样培养政府官员和记者

  根据拿破仑的意愿,创办巴黎高师的初衷是“培养已受过实用知识训练的公民,使他们在各方面最有能力的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教书的艺术”。然而今天,巴黎高师的使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现在为自己的定位是,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与文化训练,不仅要为法国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还要注重为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培养人才。

  凡是通过竞考考入巴黎高师的学生,上学期间每月可以领取1300欧元的工资。不过,他们要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协议,承诺为国家公共部门服务10年,上学的时间包括在这10年之内。由于法国公共部门含义广泛,包括教育、政府职员、国立医院、国企等众多行业,所以这个措施对学生就业选择限制并不大。高师国际关系部主任芙拉波露女士告诉记者,高师毕业的文科学生就业不难,50%的学生在读完研究生之后,会选择担任中学教师。而对于那些想转行的,学校也不加以限制。因此,一些学生会选择通过继续就读“国家行政学院”成为政府官员,或就读新闻学校成为记者。作为高师毕业的文科生,芙拉波露女士自豪地说,高师的毕业生分析能力强,撰写报告又快又好,完全胜任政府官员或记者等工作。

  巴黎高师如何招生

  对于众多对巴黎高师仰慕已久的各国学生来说,高师如何招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校长于杰告诉记者,竞考是高师最主要的招生途径。高中毕业生或其他考生在参加这一竞考之前,首先要在法国高中上两年预科班。这种预科班,用校长于杰的话说,就是“用高中的教学方法,传授大学的知识”。据于杰先生介绍,目前已有从中国选拔的高中毕业生在巴黎一些高中上预科班,但至今仍无中国学生通过这种途径考入高师,主要是因为这一考试难度过大。

  芙拉波露女士介绍说,国际选拔是高师招生的第二条途径。不过,通过这一途径进入高师的学生,每年只有20人。在接到外国学生寄来的个人材料之后,学校根据材料进行预选。通过预选的40多名学生,会在每年6月来巴黎参加笔试和面试。这种考试对考生的法语水平要求极为严格,目前只有3名中国学生通过这一途径进入高师。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正规考试进入高师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有机会通过一些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来高师深造。芙拉波露女士告诉记者,高师目前与中国的清华、北大、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有合作项目,每年有20名左右的中国学生来这里攻读博士学位。

  在于杰先生看来,创造性是巴黎高师前进的重要动力。他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高师的创造性:“科学与艺术一样,如溪流一般,流淌穿越在众多的学术群体和个人之间,它滋养和丰富着所流经的每个群体和个人。为保证溪流不致干涸,必须有能够在规范体系下独立思考的个人,不断进行学术的创造和生产。”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05日 第二十二版)

  作者: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夏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