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文化节”:品味菁华 感受魅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06:03 人民网
“中国文化节”:品味菁华感受魅力(图)
  图为中国东方歌舞团在中国文化节上表演舞蹈《锦绣飞旋》。人民网记者 刘华新 摄

  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10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肯尼迪中心)正式揭开帷幕,30个文化交流项目陆续登台。连日来,波托马克河畔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沉浸在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美国观众充分领略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艺术创新 震撼华盛顿

  开幕前一天,大型的中国文化综艺晚会《华彩中国 魅力北京》在肯尼迪中心的艾森豪威尔剧场进行彩排,1100余个座位全部爆满。第二天的正式演出,同样座无虚席。观看彩排和演出的多是美国政界、经济界、文艺界等名方面的知名人士,男士身着庄重的黑色晚礼服,女士则身穿典雅华贵的长裙,充分显示出他们对高雅文化的尊崇。

  由中国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策划的这台大型晚会没有让他们失望。晚会的节目以京剧、杂技和民乐这三种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为重点,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菁华。第一个节目《盛世乐舞》撷取京剧各个行当的精粹,以长绸舞《飞天》等衬托,既有古代文明的气势恢宏,又融入现代艺术的斑斓色彩,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随后,中国杂技《顶碗》、《抖空竹》等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保留节目一一登场,惊险非凡。中国民乐的经典节目、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和《赛马》赢得如潮水般的掌声。

  更令人赞叹的是,演员们力图在传统节目中融入现代元素,展示中国艺术不竭的创新能力和持久的生命力,表现本届文化节的主题“传统与创新”。例如,中国广东杂技团创造性地上演了一幕“东方天鹅”――他们将芭蕾舞《天鹅湖》中男女双人舞的优美舞姿与杂技的高超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表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魅力。而曾获法国总统奖的杂技节目《空竹――花旦》则撷取中国古典戏曲中“花旦”的表演元素,更加赏心悦目。难怪不少观众感叹地说,肯尼迪中心成立34年以来,“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的演出”;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特地对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祝贺,并说“这场演出无与伦比,震动了华盛顿”。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第一版中心位置登出中国京剧演员的大幅照片,并在艺术版上刊发介绍综艺晚会和焰火表演的文章。这表明,中国文化节是历次中国文化活动中最受美国民众和媒体重视、反响最强烈的一次。

  好戏连台 纷呈肯尼迪中心

  10月2日晚,肯尼迪中心迎来了不少观众期盼已久的中国钢琴明星郎朗的演出。郎朗今年才23岁,是享誉世界的柏林交响乐团聘请的第一个中国钢琴家,迄今为止,与祖宾·梅塔等世界各大指挥家、维也纳交响乐团等各大交响乐团都联袂演出过,但这一天,他是与中国的广州交响乐团一起,在中国指挥家余隆的指挥下,演出反映中国抗战的不朽名篇――钢琴协奏曲《黄河》。他灵动的手指、专注的神情和不时情不自禁抖动的身躯,无不让人领略到他全身心的投入和一种气势磅礴、扣人心弦的力量。演出结束,观众全体起立,表示敬意。肯尼迪中心的长廊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刚刚结束演出的郎朗又被请出来为热情的观众签名。记者开玩笑地说:又弹琴又签名,手都酸了吧?没想到郎朗仍然精神饱满地说: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今天,演出此作极有意义,所以他今天的“感觉是特别地好”!

  与肯尼迪中心进行合作的富利尔―沙可乐美术馆,不仅安排了北京民乐团的精彩演出,还精心设计了富有美国特色的“艺术教育”项目。演出之前,馆里特别安排了中国民乐“导游讲座”,由一名美国专家借助同馆展出的中国古代乐器,专门介绍中国民乐。当天讲座的专家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中国艺术史女博士司美茵,她对着馆藏珍品“晋戴逵霜霄铁马琴”,引经据典,讲起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观众听得非常专注入迷,并很有兴致地不时提问。演出期间,中方主持人也穿插了不少关于中国民乐器的介绍。在演员用古筝演奏《战台风》之前,主持人不仅简述了中国古筝的历史,而且热忱地用英文祝愿美国人民战胜飓风给新奥尔良等地带来的灾难,这时,观众席里再次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台上台下融成一体,气氛达到了高潮。

  高层重视 助推“文化盛宴”

  这次文化节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国文化活动,历时一个月,中国内地派出人员逾700人,加上香港地区和旅美华人艺术团组,总人数约900人,交流项目达30个,可以说是为美国观众献上了一次精美的“文化盛宴”。

  文化节受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都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贺信,称赞文化交流是增进不同民族相互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布什在发出第一封贺信后两天,又与夫人劳拉联合署名发了第二封贺信,因为劳拉是肯尼迪中心董事会荣誉主席。美国参议院代议长泰德·斯蒂文斯(此为文化部译法。是否应译为史蒂文斯,请家里核)、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威廉·弗莱斯特以及美中工作小组的众议员马克·斯蒂夫·科克和瑞克·拉森也分别发来贺信,对中美双方主办机构――中国文化部与肯尼迪中心的出色合作表示高度赞赏。

  特色演讲 消除“理解逆差”

  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主旨演讲《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梦想》是这次文化节的重点项目。10月3日,美国政界、文艺界、传媒娱乐界的知名人士应邀来到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孙家正从中国“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讲到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政策,进而讲到中国扩大对外文化开放与交流的真诚愿望。他不止一次离开讲稿,用有说服力的数字、生动风趣的语言畅谈中美文化交流。他坦率地谈到中美贸易中的文化贸易问题。他说:中美贸易有逆差,但中美之间的文化贸易更有逆差,中方的逆差要明显得多。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从美国的进口占40%至50%,中国电视台播出的进口影片4000多部,美国片也约占一半,但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影片才有多少?在美国的中国文化产品有多少?美国应该购买更多的中国文化产品,消除这方面的逆差。而中国人也应该更好地学习美国用市场经济的方法经营、销售文化产品和管理文化产业的经验。他风趣地说,在文化方面,“中国的货不错,就是不怎么会吆喝;而美国也不应该‘太脆弱’,多一点中国货就叫起来嘛!”

  孙家正向与会的美国人讲了一个不久前令北京百姓分外感动的故事:新奥尔良的飓风把一对美国夫妇的家产全部卷走,令他们一无所有,但是这对有着一个女孩的美国夫妇仍然应中方邀请,前往北京参加国际文化节的表演,他们说,这是他们灾后的唯一愿望。孙家正说:为了中美两国可爱的孩子们,为了世界的孩子们,中国和美国应担起责任。26年前,邓小平访美时,高兴地抱起美国小孩,说中国和美国、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此刻都在握手,26年后的今天,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难道我们不应该把手握得更紧一些吗?

  了解文化是理解对方、沟通心灵的最佳途径。出席演讲会的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孙家正的演讲非常精彩。尚慕杰认为,美中之间不仅存在商品贸易逆差、文化贸易逆差,而且存在“理解逆差”――中国人了解美国多,美国人了解中国少,这种“逆差”在他当大使时就有人对他这么说,现在这种状况仍存在。中国文化节的重大作用正在于,对消促这种“理解逆差”是一个极好的促进。(人民网华盛顿10月7日电)

  作者:人民网记者刘华新李学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