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城市还难以妄言“宜居”(时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11:25 人民网-江南时报

  英国《经济学家》旗下智库“经济学家信息部”(EIU)日前评出全球“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其中加拿大的温哥华位居榜首,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天津同列第70位(据10月6日《新京报》报道)。

  不难看出,同任何调查评比一样,本次评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只是在127个城市中进行,而接受调查的中国城市,很可能也只有京津沪三座城市,这就很难说不是“挂一

漏万”。但是,本次调查指标包括安全性、医疗服务、文化与环境、教育以及基本设施等五大领域的将近40个指标,按各个城市在这些指标领域面对的问题和风险来评分。在这些“宜居”标准和考评方法面前,不能不说,此前国内类似的调查评比,确实还显得很幼稚。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都曾提出要打造“宜居城市”的宏伟目标。但是我们的“宜居标准”,大多停留在有形的物质环境层面,而对市民安全感、医疗服务、文化教育等人文指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国人的“宜居观”还处于十分简单的物化层面。这样的思维,倒也符合我国当前“乍富还穷”的整体现状。

  在英国《经济学家》评出的全球“最适合生活的城市”中,京、津、沪虽然仅同列第70位,但也同样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样的评比,起码有利于让我们从全球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宜居”目标,修正我们的“宜居”标准,从而尽早摒弃“关起门来谈‘宜居’,只纵向相比、不横向相比”的狭隘视野,摒弃重物质环境、轻人文环境的落后理念。

  宜居,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社会和谐的体现。从城市管理的综合创新能力,到改善和维护城市环境;从均衡社会利益关系,到防范和应对社会冲突,使各种发展要素得到科学合理的有效配置,社会各阶层之间具备互惠互利的关系,社会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可以说,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不用说开创一个新局面,就是偿还历史旧账的压力,也足以让我们难以妄言“宜居”。京、津、沪同列第70位,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事实,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宜居”后的开端和起点……

  《江南时报》 (2005年10月07日 第三版)

  作者:北京 马龙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