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元景石转手卖出9万天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11:28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讯(记者 葛恒水 通讯员 穆道俊 史彦梅 傅蓉) 国庆期间,记者一行来到中国水晶之都江苏东海的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水晶制品,着实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原本看水晶的我们,渐渐变成了赏水晶和读水晶。浓缩晶体的“春花”、“夏雨”、“秋菊”、“冬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嫦娥奔月”、“雾里看花”、“海底世界”、“如意龙珠”美轮美奂,惟妙惟肖。一块30.8公斤的水晶按斤重也就值个千儿八百的,可里面的景色构成宛如一座“空中花园”,标价就高达368万元。人们惊呼东海水晶

卖出了天价。

  知情人告诉记者说,这个价格不算高。一个直径16厘米的钛晶球冠以美名,卖出600万元;两个直径为25厘米和27.9厘米的水晶球分别卖到168万元和350万元,广东买主一转手,又以3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泰国人。水晶文化蕴藏的商机和爆发的天价,着实让东海人始料未及和刮目相看。以至石头活了、市场活了,整个产业活了,人们的思维、审美、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业界权威人士保守估算,还是一样的石头原有的市场,融入美学文化,石头的身价便百倍千倍往上蹿。为此,随着水晶美学文化的崭露、培育、创新和升华,至少已让原本几百万元多至几千万元的水晶景奇石观赏石增值几十亿身价,至于长远影响及带动全国乃至全球的水晶增值多少,那就很难估算了。

  东海水晶的美学文化兴起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那是1991年夏日,东海县中学生物教师、美术爱好者朱景强来到水晶市场,在一个小摊前,他信手捡起一块约200克重的小水晶,透过采掘时碰碎的一侧,看到里边有一束呈放射状排列的金色发丝,端部还有一块点状属晶内晶的白色晶体。朱景强出于好奇用12元钱买下,然后让人打磨成扁圆形,再看去,这不是一颗活灵活现的哈雷彗星吗?朱景强如获珍宝。接着,这颗像哈雷彗星的晶体在郑州珠宝交易会上8000元都没能买走。在北京展示会,韩国珠宝收藏家出价万元又未能如愿。作为东海水晶收藏第一人收藏的第一石,12元买来,摇身一变陡增几百倍没出手,这在东海似旋风,如惊雷,成为当时的天字第一号爆炸性新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水晶里面有景,水晶里面有奇,水晶里面有文化,收藏景石、奇石能观赏,有人认,有人买,还能增值,这消息不胫而走,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诸多东海人开始把前辈们不曾有的审美目光和文化内涵投向水晶。他们从象形文化着眼,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包裹万象的水晶石起上一个个吉祥、颇具美感和韵味的名字,或取自唐诗宋词,或取自历史典故,或诙谐,或庄重,或相像,使一块块几元几十元或几百元买的水晶原石,经过慧眼识宝,加工润色,辅之以清新、高雅的文化看点、亮点与内涵,便卖到几百元数千元上万元。一块取名“故乡”的景石,买主当初购进只花了20元,回手卖到200元,三转手被一台湾商人以9万元买走。独具东海特色的水晶文化和水晶奇石、景石、观赏石市场如沐春风,繁花似锦。带动全县水晶奇石、景石、观赏石收藏经营及水晶文化研讨扩展为一种地方特色和社会现象,各类藏石及工艺品更是数以百万计,总量及其经营规模当属中国之最和世界领先。朱景强由此出版了水晶画册,接着又率先创办了水晶网站和石来运好水晶连锁店,现在每天网站点击达600人次左右,多时上千人,连锁店现已吸纳10多省市30多家客商加盟。

  水晶之美,水晶之热,亦真切感染着水晶之都的文化人。这几年,他们以水晶为题材相继创作了电视剧《水晶缘》、《血染紫晶》和电视专题片《水晶文化》、《水晶诗画》、《水晶人家》等,其中《水晶缘》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以水晶为主题的群众性诗歌散文美术书法创作更是如火如荼。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前年走进东海唱响“水晶之恋”;去年心连心艺术团来到东海推出“地质之歌”大型文艺演出;今年央视《走遍中国》又把东海水晶美好的故事传遍世界。前不久,东海举办了以奇石神水、魅力晶都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东海水晶节,展示水晶之美,弘扬水晶文化,推进水晶产业,从而以水晶为媒介,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

  《江南时报》 (2005年10月07日 第十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