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呼唤三大教育新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0:05 红网

  “全民教育既是教育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它关系每个人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教育部长周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上的讲话,他在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承诺,今后几年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10月7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庄严的承诺,若能兑现,则是农村之幸,也是国家之幸;是农民之幸,也是民

族之幸。因为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发展;全面的小康,取决于农民的小康;中国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重视全民教育,自然就应重视农村教育;而重视农村教育,尤其是重视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就必须在经费投入上得以体现。为此,应该呼唤三大教育新政。

  现行教育,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县为基矗富县办富教育,穷县只能办穷教育。此外,乡镇即使遭遇赤字财政,也须承担义务教育的办学重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严重失衡。北京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3倍(3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要发展全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给每个孩子以平等的发展机会,就必须在教育投入机制上实施新政:中央拿大头,省级拿中头,县级拿小头,乡镇不负责教育投入。这既符合《义务教育法》的法理基础,也符合县里为培养人才花钱,却并不由县里优先使用人才的现实,而且也符合国家的财力现状。否则,在现行的框架内要求“新增教育经费重点支持农村”,厚处照厚,薄处照薄,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现在强调重视农村教育,只是偿还旧债。这就必须在教育资源的整体配置上实施新政,着力改变沿用多年、导致校际差距不断拉大的一切陈规旧章。在经费的使用上,除了改变县为基础的投入体制,还须引入学校的生均资产概念,以此作为拨付教育经费的依据:生均资产高的少拨,低的多拨,尽快缩小硬件上的校际差距;设立农村教师的专项补贴,实施农村学校的任期制,将农村学校的任教年限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前置条件,尽快缩小师资上的校际差距;尤须彻底废止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之类的评定,决不允许再创办任何类型的“窗口学校”,人为拉大校际差距。这样,教育投入才有望走出长期以来“奉不足以补有余”的怪圈。

  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往往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在彻底消除教育经费投入上的人治现象之前,还须在教育评价体系上实施新政。看一个地方的教育办得怎样,要看校际差距有多大;看一个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如何,要看教育的公平度。学校若要排名,不排最强,不排最优,要排的却应是最弱、最劣。每个地方,若能每年排出最弱、最劣的10所学校,限期整改,连排五年,定有成效。领导视察教育,更要多看最弱的、最劣的。要是每位领导都形成这样的习惯,肯定会引导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向弱校、劣校,投向农村教育,缩小校际差距就有希望,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就有希望。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