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车,不能改革就改良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0:08 红网

  改革与改良,似乎在“力度”上有所区别。一提改革,就分量很重,思想重视,措施得力,大刀阔斧;而改良则有些逊色,小打小闹,缝缝补补,没有气魄。有一则故事说苏东坡问善讴的幕士:“我词比柳(永)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以气势论,前者属改良派,后者属改革派。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变法失败,有人就归结为搞了改良,倘是改革,一阵摧枯拉朽,说不定就成功了。

  现在说到公车改革。超标配车、公车私用滥用、用车费用严重浪费等被称为“车轮上的腐败”。公车改革,据说早已提到了议事日程。许多地方,已经试点。有的地方,搞得非常成功。少了车,裁了员,省了钱。可是不知为何,未见大面积地铺开。甚至搞了车改的地区,又有些后悔,想走回头路。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据说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有些地方搞了公车改革以后,花钱不降反升;二是舆论普遍认为,公车改革以后所实行的补贴办法,太便宜了领导干部。有的地方,担任正处级领导职务的每月仅车贴就达2400元,加上月薪,等于拿了双份工资。有人算了一笔账,照这样的办法补下去,以其级别所能领到的车补,改革后买上一部可以代步的经济型轿车,养车之外,几年即可收回买车的投入。于是分配不公的声音又起。

  以愚之见,对于公车,改革不如改良。所谓改良,即先不要希望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如银行利率一样,可以留有调整的空间。特别是一开始,很难保证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当务之急,是先迈出第一步。目前的公车使用现状,弊端太多,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怎样使纳税人每年3000亿的血汗钱不被糟蹋,早出台办法比晚出台办法要好。宁可出台一个不成熟的办法,也别这么干耗着。目前的车改办法,是有些不合理,比如制定车改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科级干部本来就没有专车可坐,而你现在制定补贴时却以坐专车的现状来考虑了,这不是等于承认他原先超标坐车的合理性了。还有,公车货币化改革,是将原来“公车私用”时浪费的部分费用,“合理”地转付给了个人。这就间接承认了以往“公车私用”的“潜规则”。

  但是,虽然有瑕疵,有问题,不妨先改了再说。有了问题,再改进,再改善,再改良,哪怕再改头换面呢。不是说摸着石头过河么?不是说允许失败么?否则,整天坐而论道,争论到哪天是个头?

  就目前而言,车改已经出现了“孤岛效应”。车改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而言,更多的是既得利益的失去,出头的椽子先烂。先改先吃亏,先改先丢面子。先改者面临着考验和危机。

  对于车改,应算两笔账,一是经济账。毫无疑问,车改后可以大大节省开支;二是政治账。车改对于遏制职务腐败,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大有益处。鲁迅说:“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华盖集续编·空谈》),车改肯定不至于流血,但为求稳妥,就先改良好了。不管怎么说,动作要快,不能眼瞅着国库的银子哗哗地流走了。

  (稿源:红网)

  (作者:孙贵颂)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