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周视点86岁老阿婆 晚景让人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8:00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18岁出嫁,三天后丈夫下南洋一去不复返,孤独一生;年轻时修水库,当过水库职工,到老却发现自己成黑户:农村无户口,单位无档案———

  86岁的老阿婆云美华是生活在侨乡文昌的一个“黑户”,结婚3天,丈夫去泰国谋生,后来客死他乡。云阿婆现生活在农村却没有农村户口,也没有城镇户口;有过单位,却因单位没个人档案,办不了退休手续,又因无儿无女,晚景十分凄凉。

  86岁阿婆无人照顾

  云阿婆的事,是海口云先生电话告诉记者的。9月20日上午,热心的云先生驱车带路,记者来到文昌市锦山镇湖山办事处茶园村委会古宅村。阿婆住在村里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里,里面光线很差,黑乎乎的。阿婆坐在床边,眼神茫然。村民搀扶着阿婆走出屋子,搬来一张椅子让她坐在门前。记者看到她的小腿上有伤口,村民说是开水烫伤的。问起阿婆的一日三餐,邻居韩会畴说阿婆用的自来水是他帮着从自家水井接过去的,米和菜也由他负责买回来。小房子旁边有一间破旧的厨房,阿婆年岁已高双腿不能行走,三餐饭还得自己做,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说起阿婆的处境,村民都充满了同情和不理解。韩会畴说:“上面拨下来的粮食和补助款,都没有她的份。她什么都没有,连五保户也不是。我们多次找过村镇干部,政府说她是湖山水库的人,户口不在村里,就不补助给她。”

  据村民说,云阿婆1919年出生,今年86岁。1958年,阿婆报名参加修建湖山水库,水库修好后被留下做临时工。1962年水库清退了一批人,阿婆回到村里。1980年前后被招回湖山水库工作了一段时间,1997年又回到村里。云先生告诉记者:“湖山水库说阿婆户口不在水库,单位也没有档案,不是水库职工不能领工资办退休。”

  “我们不知道她该算是哪的人?”村民韩会畴说,“湖山水库每月给阿婆100元生活费,买米买菜,还要交电费,没有看病的钱。”“这些年来,我们从未看见有镇村干部或湖山水库干部来看过她。”村民说。

  档案遗失无法落实政策

  文昌湖山水库管理所所长符和国9月14日向文昌水务局递交了一份《关于湖山水库老职工云美华同志有关情况的请示》,请示中有这样的内容:“1959年湖山水库成立管理处时,云美华被吸收为水库管理所职工,当时建有个人资料档案,并参加水库工会组织及享受公费医疗保障等。1962年国家实行分流政策,该同志被组织分流回乡务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该同志应是国家落实政策重返工作岗位的对象。由于种种原因,该同志的档案已遗失,故在落实政策时无法办理有关手续。”

  请示中还说,“当年的水利局局长陈达吾(已过世)说,‘没档案办不了退休,同意照顾。’陈达吾要求当时湖山水库管理所领导安排云美华到水库做杂工,每月给云美华生活补贴费100元。”

  符和国告诉记者,当年落实政策,很多人都回到水库。陈达吾记得云美华无依无靠孤寡一人,问她为什么没有被安排,并派人叫她回到水库。这是1980年前后的事。

  68岁的湖山水库退休老职工符致仁当年和云美华一起被湖山水库留用做临时工。他回忆说,云美华性格倔犟,实话实说,不受当时所里领导喜欢,1962年所长让她“下岗”回农村。而符致仁则在1963年转正为国家正式职工。

  难下咽苦涩的

海棠

  记者到村里采访,村民七嘴八舌议论云阿婆的命运。云美华话很少,但头脑还清醒,说起伤心事没掉一滴泪。她说自己18岁(1937年)嫁到古宅村,仅做了三天

新娘,丈夫就去了泰国。三年后,噩耗传来,丈夫死在南洋。有人劝她嫁人,她当年也想找个男人做依靠,为此她去算命,人家对她说,“你丈夫什么时候都跟在你身边,如果改嫁,他会变成厉鬼来掐死你”。她又说,曾经有一次她决定要嫁人啦,并且也找好了结婚的对象。但是又有人对她说,“你要做人家的后妈,就要能吃三滴海棠油,吃不了三滴海棠油,就做不了人家后妈。”海棠油,是用海棠籽榨出来的油,在早年海南民间,一般用来点灯。阿婆回到家里用手沾了一滴海棠油放在嘴里,那苦涩的滋味让她当即吐个不停。从此,她不再有改嫁的念头了。

  云阿婆如何度晚年

  湖山水库管理所所长符和国说,水库的效益一直很差,但这20几年来,发给云阿婆每月100元的补助还一直都坚持。他认为水库已很尽责。返回水库后直至1997年,云美华一直住在湖山水库管理所,古宅村的小瓦房是她在泰国姐姐的支持下1997年盖的,姐姐现在也去世了,没人再给她寄钱来。

  所长符和国说:“现在最要紧的问题是老人死后的棺材钱由谁出?”他说,“水库凭什么要出(棺材钱),她又不是我的职工,是我的职工,怎么没档案没户口。”

  给记者打电话的云先生与云阿婆非亲非故,只是云阿婆的娘家村人。村里人知道云美华的处境后,到处找人寻求帮助。云先生说:“在文昌像云阿婆这样丈夫下南洋一去不回,妻子在家苦守一生的女人很多,在我的家族中就有两位。我家五婆婆和六婆婆今年一个89岁,一个90岁,都由我赡养。”

  采访时,云阿婆问与记者随行的一位老同志说:“86岁离88岁还有多远呀!”她说去算命人家说她能活到88岁,她已叫人替她挖了坟坑,现在就盼着早点到“那里去睡”。云先生由此感慨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四个字:生不足恋!

  “云美华阿婆为湖山水库做出过贡献,解放前嫁到茶园村委会古宅村,在此生活了几十年,无论如何,总得有人对她负责,她晚年的生活总得有个照顾,否则太叫人寒心。”云先生对记者说。

  让我们共同维护生命的尊严

  生活在文化之乡文昌市的云美华阿婆,新婚离别,早年丧夫。初涉职场,随即下岗。在孤苦伶仃,顛沛流离中过了一辈子。眼下却以86岁的高龄,苟延残喘在一座只有几平方米陋室之内。云阿婆在这个社会上无亲无故,除了她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费,她与这个多彩的世界天隔九重,更感受不到任何世间的美好,人间的温情,她在孤独和无助中等待油干灯灭的一天的来临。云阿婆的不幸,固然因其个人命运的不济,而同时又何尝不反映出当下社会存在着众多的道德与制度的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为人者,尤其是为政者,应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孟子曰“仁者爱人”。然而我们却缺乏西方从文艺复兴发端的现代人本主义的理念与原则。这种人本主义的理念强调人的尊严和基本的权利。任何一个人,不论其性别、种族、肤色、文化背景和财富多寡,都享有尊严地活在世上的权利。除非遇上了印度洋

海啸和卡特里娜飓风这样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即使遇到了天灾,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救助)。云阿婆不是遇到了突然的天灾,而是由于岁月的久远和时局的动荡,造成了她既没有村里的户口,也没有单位里的人事档案,于是她成了一个东家不管,西家不问的“黑人”和“黑户”。她既享受不到退休的待遇,也无法作为农村“五保”的对象。她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云阿婆的处境至少可以反映出当下社会在面向弱者实施救助的问题上存在着多种缺陷。首先,基层组织不作为。他们只看重那些本来应该由政府或相关机构提供的物证,却忽视基本的事实。一个大活人,在大家眼皮底下整整生活了86年,这难道不比一张户籍文书更能证明她的存在吗?他们宁可去强调那几张证明文书的庄严与效力,却可以忽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尊严与权利,这岂不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第二,慈善的缺位。在一个发育完善的社会里,慈善的关怀无处不在,类似云阿婆这样的情况一定可以得到重点照顾。而在当今的海南,慈善事业还非常薄弱。第三,社会的冷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人本来有着博爱的情怀,如何能让一个80多岁的老人毫无尊严地生活下去呢?因此,呼唤良知,弘扬公益,正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之努力,为之行动的事情!

  作者:张惠宁 郑小燕 詹长智

  (来源:海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