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说“配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8:55 红网-三湘都市报

  张峰

  念中学的时候经历过这样一回事,教我们的老师有一天对我们说,过两天他要上公开课,全校的老师都要来听课,所以,希望大家配合一下,今天开始,把要上的内容先排练排练。这个老师平时上课照本宣科,责任心又差,大家听课都不太配合。今天老师既然郑重其事提出来了,大家也不好不配合。于是,如何开场,如何开展课堂讨论,谁提问题,谁回答

,怎么回答,一路排练下去。到了老师上公开课那天,大家再高度配合,老师的公开课果然获得圆满成功,领导同行评价甚高。从那时候起,我就领悟到了“配合”超凡的威力。

  再往后,见到听到读到的“配合”就更多了。近读杂文家符号先生《“手术”的尴尬》一文,方知道现代文学大师曹禺也做过“配合”之类的事情。写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就是这部名作,曾经被曹禺先生自己改得面目全非。1950年,在当时社会氛围的熏陶下,曹禺先生以空前的勇气和热情要挖去自己“创作思想的脓疮”,把自己“煮一遍”,他认定原剧“没有阶级观点,看不见当时新兴的革命力量;一个很差的道理支持着全剧的思想……”,为“配合”革命形势、突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剥削阶级的腐朽性,他自觉地对这部当年曾轰动海内外的作品做了全身器官的大更换。经过一番“手术”后,忍辱负重、相信宿命的侍萍变成了敢于顽强反抗的妇女,鲁大海则被简化成具备“应有的工人阶级的品质”、“有团结有组织的”罢工领导者,周萍则全然是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为“配合”形势的需要,从某种抽象的条律出发,使之符合某种理念,结果只能是损毁其生活根基,失去作家自我,越改越黯然失色。改本的《雷雨》遂成为曹禺先生一生的隐痛。

  尽管“配合”往往导致虚假导致荒谬,可是,由于“配合”总能给某些人带来特殊的好处,生活中,“配合”的闹剧便总是在不停地上演着。为“配合”素质教育检查组的评估,教师忙于在课表上添加音乐美术班会等课程,学生忙于背诵统一口径的回答;为配合宣传领导干部“现场办公”的实绩,原本早该解决的问题拖着不解决……种种“配合”,都带着明显功利化的目的,成了某些领导谋取面子、形象,某些人谋取特别好处的借口。更多的“配合”,只剩下赤裸裸的经济利益。此类现象大家生活中感同身受,恕不一一表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