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趁着现在年轻,想闯一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9:02 南方日报

  他们大学毕业,他们辞掉工作,他们来到粤北山区种田——

  趁着现在年轻,想闯一闯

  文/图 本报记者 魏方 通讯员 黄振生 实习生 戎亚坤

  人物背景

  4个大学毕业生,为了圆现代农庄的梦想,辞掉城里的工作,去农村种田。3年后,一人离开。如今,4年过去了,留守的3人已然小有成绩,但要梦想成真,仍不是很容易的事。

  刚来的时候,当地的农民以为他们犯了错误,是被发配到农村的;甚至,看到他们瘦弱的样子,有些农民悄悄说,他们是躲到山窝里来“吸白粉”的。

  “大学生”,是当地农民对他们的称呼,虽然他们从学校毕业已有相当的年头。同样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声“大学生”,却干净利落地把他们从芸芸众生中区分开来。

  英德市望埠镇庵山村,大学生们的破旧瓦房背靠着清澈见底的崩岗小河,房前20多亩塑料大棚里,甜瓜、苦瓜和西瓜长势喜人。瓦屋现在的主人,3名大学生——杨学成,汤文辉,蔡志矿,2000年毕业于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今年正好都是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们告诉笔者,这种小巧玲珑的新品种西瓜,名为“小翠”,是他们共同的创意,取“脆”的谐音,其实甘甜、爽脆兼而有之。

  三人中,黝黑结实的阿成从小在茂名电白的农村长大,经历的事情多一些,因此显得成熟老练些。阿辉白净、瘦弱,家在广州从化市,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家教很严,以至于和陌生人说话都会脸红;阿矿则成长于阳江阳西县的小镇,人很精干,话却不多。

  自己创业,是大学二年级时约定的

  笔者:大学毕业后分别在哪里工作?后来怎么选择了放弃?

  杨学成:阿辉在广州的一家外资银行工作;阿矿在深圳做医疗器械(生意);我在东莞的一家大公司,曾外派海南工作一年。自己创业,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早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约定,毕业后一定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农业领域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笔者:原先的工作待遇怎么样?

  杨学成:都还不错。我们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毕业就能够到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工作,待遇比粤东、粤西、粤北强多了,对于收入,大家都很满意。

  笔者:原来不是说毕业后就从事农业工作吗?为什么先工作了一年?

  杨学成:一是为了积累一些资金,为来农村打基础。再者,趁着年轻,做一些陌生的工作,也可以为我们增添阅历,为以后的艰苦创业做个心理素质的锤炼。

  笔者:在大学时代有过创业的经历吗?

  杨学成: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几个是同班同学,也是“死党”,除了阿辉,我们家庭都不富裕,便找些事情来做。阿辉也来帮忙。当时,我们在学校里组成了单车维修小组,就是将附近居民的废旧单车收购来,维修以后,再卖出去,从中赚取些薄利,不但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还尝到了自主创业的甜头。后来大家一合计,这种简单的技术工作加上简单的体力劳动,就能赚取利润,那么,如果将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搞高科技农业,不是前景更广阔么。于是,我们就有了那个约定。

  笔者:乍一来到粤北山区,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农民们怎么看待你们?

  杨学成:甚至有人以为我们是在外面犯了什么罪,来这里避风头。上了年纪的村民则以为,我们是犯了错误,被发配到这里来吃苦的;有些村民则嘀嘀咕咕地说,看他们瘦弱的样子,可能是躲到这里来“吸白粉”的。等到弄清了我们的真正目的,他们依然很不理解,说放着舒服的都市生活不去享受,跑到这偏僻的山沟,肯定是“痴线”(广东方言,傻瓜的意思)。

  一场龙卷风,吹掉了所有的西瓜

  笔者:看中了英德哪些有利的农业条件?

  杨学成:粤北地区生活水平比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地租也不高;而且,光、热,水资源都很丰富,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再者,港澳地区的蔬菜类农产品基本上由粤北地区供应,所以我们选择这里。

  笔者:万事开头难,2001年这一年进行的顺利吗?

  杨学成:也许是天公作美,这一年比较顺利。当时我们在下塘村尝试种植大棚小西瓜和反季节蔬菜,由10亩地增加到20多亩。除自己动手种植外,还联系了两家农户,雇用了长期的工人,忙碌的时候,还聘请临时工。一年多以后,到了2003年,西瓜种植已初见成效。

  笔者:这么说初战告捷,2003年的收成也不错?

  杨学成:可惜在这个时候,2003年的8月,一场龙卷风吹掉了所有的西瓜,让我们的损失达到了30多万元。当时我正在外地联系业务,接到他们的电话急忙赶回英德,见了面,都忍不住流出泪来。但是,泪水过后,大家互相鼓励,决定咬咬牙坚持下去。

  笔者:接下来的2004年呢?

  杨学成:2004年是最辛苦的一年,负债经营,阿辉的身体又不好,在家养病一两个月。

  笔者:阿辉的病是不是来这里工作以后才得的?

  杨学成:是,阿辉的体质本来就弱些,再加上创业的风险大,压力大,农忙时经常要半夜起来,一下子就病倒了。

  笔者:你们的生活怎样维持?

  杨学成:当时天旱,我们就种些南瓜维持生计,因为南瓜比较耐旱,成本也低,坚持了四五个月。但还是不行,因为只够吃饭,不能维持再生产。我就让我弟弟从家里赶来,和阿矿一起出去打工,靠简单繁重的体力活赚钱维持生产。

  笔者:什么样的体力活?

  蔡志矿:就是在附近的乡镇企业,负责把产品装箱,还有,就是手提、肩扛货物。

  笔者:以前没受过这种苦吧?

  蔡志矿: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这种苦。如果亲戚朋友知道我们做苦工一定会说我们傻的,所以,我们一直瞒着家里。

  现在不断有农户报名,要求参加进来

  笔者:你们事业上的转机出现在什么时候?

  杨学成:2004年10月,我找到英德市科技局领导,递交了一份关于开发反季节蔬菜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农户致富的报告。科技局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很重视这一项目,为我们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分三年还清。而且市委的领导对我们的项目都非常重视,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一位市委常委还专门到我们的“农庄”来看过,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让我们知道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笔者:20万,对于一个并不发达的山区县级市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你们怎么支配这笔贷款?

  杨学成:贷款拿到后就重建了二十亩的示范基地,发展农户,变成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切都是自己搞,规模小不说,也难以抗击突如其来的风险。现在采用这种新方式,规模不断扩大,利益和风险共同承担。一个积极的副产品是,改变了长期以来这里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很受他们的欢迎。

  笔者:星火燎原啊,现在,你们带动了多少农户?

  杨学成:2005年上半年有50多户,现在已经有150多户了。可喜的是,现在不断有农户报名要参加。

  笔者:现在的效益怎么样?

  杨学成:经过我们的反复试验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上半年赢利至少有10多万。

  笔者:打算如何继续走下去?你们的近期目标是什么?

  杨学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准备和农民一起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如果操作成功,每亩可赚1万块以上,农民和我们都得益。

  笔者:这样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客观上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动一方的经济发展,是吗?那么,你们的远期目标是什么?

  杨学成:远期希望发展200多亩土地,开创些新品种,事业能够越做越大,打算再聘请些员工,成立自己的农业发展公司。

  大学时代的同学,都很佩服我们

  笔者:你们都在城市生活过不短的时间,现在到农村来生活,能习惯吗?

  蔡志矿:刚来的时候有些不习惯,但忍忍就过去了。

  汤文辉:是啊,在城市用惯了洁净的抽水马桶,刚来这里,使用蹲坑,臭气难闻,很不习惯,几乎难以忍受,何况还有蚊子咬屁股(笑),我们马上就准备改良厕所了,起码要有水冲,让厕所变得洁净。

  笔者:一般来说,农家的子弟都一心想往外闯,但你们却从大城市来到农村创业,是怎么想的?

  杨学成:虽然在大城市打工比较安稳,到农村创业比较辛苦,但毕竟打工的发展机会不大,我们还是想趁年轻的时候闯一闯。而且,我们都是学农业的,只有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才真正有用武之地。

  笔者:你们的父母同意你们这么做吗?

  蔡志矿:父母原来想让我先到镇里当公务员,再通过努力,一步一步晋升。即使后来同意我创业,也是劝我积累些资本再说。而且,他们看到先前那么艰苦就不是很支持,但看到现在有进展也就不那么反对了。

  汤文辉:我是背着家人偷偷跑出来的,到了过年的时候,不敢回家见父母,不知道跟父母怎么交代。阿成劝我对家人坦白。父母知道以后,只是觉得放弃原先的工作很可惜,也没有强烈地反对。

  笔者:大学时代的同学怎么看你们?

  杨学成:同学们倒是很理解我们,他们看到我们放弃稳定的工作出来创业,并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都很佩服。

  笔者:听说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所在的地方条件太艰苦,连狗都养不活?

  杨学成:是啊,虽然都说狗有九条命,但是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小狗不容易存活。现在这一条,是从下塘跟来的,陪伴我们已经好几年了,很通人性的。

  笔者:你们的业余生活怎么样,平常都有哪些娱乐?

  杨学成:和工人们打打牌,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晚上嘛,就到户外看看星星,看看天空,面对浩淼无垠的太空,想想自己的心事,想想人生的意义,也是一种乐趣。有时,也对着电视唱唱歌。

  我们工作起来,也就忘了寂寞

  笔者:你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都有女朋友吗?

  杨学成:我以前谈过,后来吹了。现在大家在这里艰苦创业,也都顾不上。家里也不停地给我们介绍,但不是人家不愿来这里“当农民”,就是我们嫌人家没志气,所以,现在我们3个谁都没有女朋友。

  笔者:你们会不会觉得很寂寞?

  杨学成:我们工作起来也就忘了寂寞,觉得生活挺充实的。

  笔者:有跟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吗?

  杨学成:机会有,但是并不多,偶尔会有附近学校的女老师来和我们聊聊天,打打球。

  笔者:以你们现在的状况,想找什么样的女孩子做自己的终身伴侣?

  杨学成:可以跟我们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一起生活,能够理解我们的理想,认同我们的事业。

  笔者:老实说,你们在这种环境下干了4年多,后悔过你们最初的创业决定吗?

  杨学成:虽然条件很艰苦,我们也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笔者离开时,暮色已经降临了。崩岗河水流潺潺,整齐的塑料大棚前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英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

  笔者不由想到,每年,从全国各地涌向珠三角各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数以万计,他们为了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稳定并待遇优厚的工作,可以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许多人也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又都在挤着独木桥。但这三位已在城市站稳脚跟的青年却显得与众不同。他们主动放弃收入不菲的工作,到农村开创自己的事业,并初步获得了成功。看来,在资讯发达、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并非大城市才是大学毕业生唯一的就业方向,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是最佳选择。但愿阿成、阿辉、阿矿的人生选择,能给即将踏出校园的莘莘学子带来一些启示。

  图:

  夕阳西下,三位“新农民”自豪地站在自己的塑料大棚前。

  与村里的农民交流种瓜心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