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护士德国医生汉语拍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9:40 大洋网-广州日报
日本护士德国医生汉语拍拖(图)
中村京子

  她是日本人,却在15岁来到中国,成了八路军队伍里的医疗兵;在革命的队伍中,她度过了少女时代并找到了情投意合的革命伴侣,他就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医生汉斯·米勒。她就是宋庆龄生前的好友中村京子。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到新中国成立,有一部分日本人投身中国革命和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中村京子就是这众多日本友人中的一个。已经在中国度过60年时光,如今已经75岁的中村京子看起来却年轻得像50岁。这个健谈的老人日前在她的住所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她说米勒大夫早就加入了中国国籍,不仅如此,他在去世前一再叮嘱她要留在中国,“而对于我来说,60年的中国生活已经把我彻底变成了中国老太太,中国就是我的家。”

  寻访伴随新中国成长的外国老专家4

  本专题策划/窦丰昌 文/图 本报记者赵琳琳、柯学东

  中村京子没想到这一来就是60年

  中村京子,1930年生于日本。

  1945年,中村京子还是个15岁的小姑娘。她却替自己作了个决定,到中国去。和那个年代的许多日本青年一样她报名参加了中国一所护士学校,打算到中国继续她的学业。“当时,学校招生的条件是,学习3年,然后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我打算学满3年就回日本,可是没想到这一来就是60年。”

  “当时完全是自愿的”

  来到中国后,中村京子被分配到辽宁锦州“满铁”护士学校学习。之后不久,日本战败,中村京子所在的护士学校被八路军接管,中村京子成了红色革命阵营中的一名护士。“当时,咱们的军队很缺少技术性人才,因此部队曾经征求我们的意见,问我们愿不愿意留在军队里工作。”中村京子回忆说,“当时完全是自愿的,一个晚上,部队传来消息,让我们想留下来工作的就到门口去集合。经过一番思考,我打算跟着部队走,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就算是为了生存我也得留下来。”

  “认识了什么是人民的军队”

  在革命队伍中,中村京子经历了改变她人生观的洗礼,“我认识了中国革命,认识了什么是人民的军队。”她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一个至今让她记忆犹新的事情,大概是50多年前,她所在的医疗队随部队来到东北林西大营子。“那时候,战士们的纪律真严格啊,每天清晨,他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乡家砍柴、挑水,用大扫帚扫地。那时候,我每天早晨几乎都是被战士们的扫地声叫醒,唰、唰、唰,只要是八路军战士经过的地方,老乡家里总是干干净净的。”

  一次,一位小战士向老乡借针线补衣服。“好像借的是黑色的线,大概有20寸吧。”中村京子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说,“就那么长一点点,第二天,小战士用完后居然将剩下的大概5寸线连同针又还给了老乡。我当时特别不理解,就那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还呢?”后来,直到中村京子在部队里学习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她才逐渐了解到,原来八路军真的是“人民的军队”。

  在前线手术队遇到德国医生米勒

  在辽沈战役前线的手术队,中村京子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德国医生汉斯·米勒。米勒曾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正是由于与米勒的结合,使中村京子作出了留在中国的决定。

  “和米勒一共有过三次合作”

  “我和米勒在前线手术队一共有过三次合作。”但就是这三次合作促成了他们的结合。

  “在前线的不但打仗艰苦,做医疗工作条件也非常艰苦。”中村京子感叹说,老百姓和战士们的感情真的深啊,东北非常寒冷,那时候老百姓的房子都是一间大房子两边有两间小房,一见到伤员来了,老百姓就一家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主动让出一间来让重伤员能睡上热炕。

  做手术就更让中村京子想不到了,那也是米勒在她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那是我和米勒大夫的第一次合作,当时有个重伤员被抬进医疗队,急需手术。老百姓的房子一般就是个空房子,除了一张土打的炕,连个小板凳都没有。我当时就想,糟了,连手术台都没有,怎么给伤员动手术?”就在紧张的时候,她看见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欧洲大夫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快,把门板卸下来。”

  当时,很多群众家里的门板都是可以拆卸的,门是两扇,上面和下面各有一个木棒做成的轴,小木棒一抽出来门板就掉下来了。于是大家七手八脚立刻卸下了门板,那个大夫又说了,“快,消毒,准备手术。”于是护士们立刻紧张起来,用消毒液喷房间、熟练地消毒手术器械。

  “手术终于顺利地进行完了,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我还时时想起这件事情,在艰难的岁月里,哪怕是一扇小小的门都能挽救不少战士的生命。”

  中村和米勒

  婚后生活美满

  在前线手术队紧张的工作当中,中村京子勤恳稳重和尽责的工作作风给米勒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米勒向中村京子表白了。

  中村京子很幸福地回忆起两人的“表白”的那一刻,“有一天米大夫叫我,他说他找我有事呀,我说那好,我就去了。有一棵很大的树,树枝非常茂密,树根盘根错节。他让我坐在树根上,我就坐下了。他说你同意不同意咱们俩在一起生活。我当时就懵了。”中村京子说,她当时从未想过要在中国解决自己的婚姻,因为她总希望自己还能有机会回到日本。“更何况当时我小啊,才17岁,米勒大夫比我大15岁。我就很直接地告诉他,不行,我要回日本,请他理解。”中村京子说着说着自己笑了起来,后来,她抓紧机会就向医术高明的米勒大夫请教一些复杂的伤口处理问题,而米勒大夫竟然滔滔不绝地和她详细地解释了这些业务上的疑问。

  “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时隔两年,我们又再度在天津重逢。再次见到他时,他到车站接我,别人就告诉我说米大夫等了我两年。”中村京子说,她当时特别感动,于是两人开始用中文“拍拖”。1949年春天,他们结合了,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笑称自己的家是个“联合国”

  1962年,中村京子和丈夫米勒一起调入北京积水潭医院,米勒负责教学,中村京子做药剂师,一直到1992年离休,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29年。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米蜜、儿子米德华,两个孩子都毕业于清华大学。老人说,两个孩子认为,他们就是中国人。大女儿结识了一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的瑞士籍人士,嫁到了瑞士。儿子留学美国后加入了美国籍,娶了位中国香港太太。而中村京子是日本人,米勒以前是德国人,所以她笑称自己的家是个“联合国”。(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