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泪咽鸡鸣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0:30 人民网

  还是一九九五年,我第一次到北京与几个文友去圆明园游玩,见到载誉世界历史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摧毁后留下了遗址时,悲愤难捺,对八国联军那种丑陋的侵略主义嘴脸和卑鄙的战争暴行深感羞辱与气愤,那是国耻,对于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耻辱,而十年后当我来到鸡鸣驿,同样的悲愤再一次充盈了我的心胸,只是这种悲愤已经不是大至民族精神的,而是为这一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两次列为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惨遭重度破坏而悲泪难咽。

  鸡鸣驿是古代官家传递文书和工作人员路途换马和休息的地方,它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距今约有700年历史,是明清两代北京的重要中转站,主要承担着军驿、民驿两种功能。史料载,1219年,成吉思汗发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了驿路,其中就包括鸡鸣驿驿站,它是用泥巴混合粘米等材料筑成的。到1420年鸡鸣驿已经扩建成为往京师送货的第一大驿站,直到1913年,北洋政府撤消了全国驿站后,开办了邮局,鸡鸣驿才结束其驿站功能。据传说城墙始成之时,一军卒无意间扔了一枚石子到城墙上,该墙竟然发生了如小鸡鸣叫般的咕咕声音,因此该驿站被命名为鸡鸣驿。

  据说在鸡鸣驿最值得看的东西主要有城墙、庙宇和古碑3样,另外还有保存完好的经历了几百年的壁画,有评论人士说,鸡鸣驿在中国邮驿史上独占鳌头,并在古代的建筑史、交通史、军事史,乃至于世界邮驿史的研究上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今天的鸡鸣驿呢?非但昔日美丽的光环不在,简直就是一个篷首垢面浑身是病的病美人,只是这美中多了点无奈、多了点泪痕与污垢。

  破败,是对现在鸡鸣驿古城墙最好的描述和形容。到达鸡鸣驿,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满目疮痍的城墙。如今的鸡鸣驿城墙豁口连连,有的只剩下了泥土墙桩。而那一处处破败的城墙,间或从黄土里面露出一两块砖头,象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般倾斜着被岁月斑驳了的身体探头探脑,而耷拉着木头的屋顶与梁柱,则在高高的城楼上摇摇欲坠。房屋废弃在路边,透过那七零八落的房顶,依稀可以辨认出它从前是养猪场还是灶房。附近看不到护栏和古迹维护人员,甚至也看不到清洁工,走进鸡鸣驿就好像走进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散布着五颜六色的现代垃圾的农村......。在最原始的城墙前驻足,只见沟壑纵横,大裂痕触目伤心,在城墙的西北方有一个最大的豁口约有50米长,人员从豁口进出犹如穿过拱形门洞般方便与随意。在这里,已经看不到明清时代的砖修城墙,只剩下泥土墙桩,我想,残垣断壁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远看城墙是如此破败,走近了看,景象更是不堪入目得让人悲咽。城墙上下内外,粪便到处皆是,砖块更是残、破、缺,而那些袒露的泥面则象青春美少女脸上一块块胎记那般耀眼,刺目疼痛。墙头上杂草丛生,有些地方的杂草甚至于茂盛得让人无从下脚。在西边的城墙上还长了一棵棵枣树,有风吹来时,各种颜色的被撕破的塑料片则象春天的柳絮一样到处乱飘,静时又象高更笔下的一幅颜色醒目的乡村写实油画一般,在向游人诉说的当口流着悲伤的眼泪,而某某到此一游我爱某某甚至于更不文明的字样更是比比皆是。

  庙宇的凄凉和石碑的堆放更加凸现了鸡鸣驿羞于见人的窘迫。驿城内有佛、道、儒寺庙一十六处,但仅有泰山庙、文庙(即文昌宫)等罕见几处保存的相对较好,破坏最严重的普渡寺四面墙壁只剩下了三面,庙宇房顶大多塌落,挂在半空中如同现代人蹦极一般孤单和冷索,即使几个所谓保护较好的地方,也是常见漏雨、发霉、腐蚀,而记载修建、捐助历史的石碑上的字迹早已经模糊不清了......

  不忍卒读的场面触目惊心,让人悲痛不已。还没有看完整个鸡鸣驿遗址,我就已经热泪盈眶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鸡鸣驿文化遗址吗?这是自然吗?太残酷、太残忍了一点吧?不,这是蛮荒、这是破坏,一种不同于八国联军的另一种破坏,它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野蛮文明。不论它是自然的弃儿,还是人为的畸形怪胎,但是,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这么一块污渍,显然不合时宜,而面对如此污渍,我们又能够说什么、能够去责怪谁呢?还有谁会痛心、谁会悲痛?那些将它视为颓丧苍老的包袱的人、那些见有利就投资注册无利可图就避而远之的政府部门又是否应该脸红、检讨,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下?

  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忧郁的热带》一书中曾经对自己的旅行经历作过这样的表述:我受一种双重的病态所困扰:我所看到的一切都令我大起反感,同时,我又一直不停地责怪自己没有看到那么多应该看到的现象。而身处鸡鸣驿时,我们是否有相似的感觉?悲泪难咽。鸡鸣驿啊,面对污败不堪的你,我真的是看到了不应该看到的现象了吗?

  作者:阳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