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海油竞购缘何“风已止而树不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4:36 人民网

  近日发现,九月份若干家财经类杂志的封面不约而同的是因七八月竞购优尼科案而名声大噪的中海油。风已止,而树不静。一面是事件本身硝烟散尽、尘埃落定,一面是当事者不断讲述鲜为人知的内幕和反思。看完之后,另有所感,不吐不快。

  最初听闻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时,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产生了两个突出的感觉:一是美国政客借题发挥,对正常商业行为横加干涉,中海油在“政府指使”和“纯粹商业”的置

疑、争辩中越陷越深;二是中海油与竞争对手相差悬殊,且先机已失。但是中海油一直宣称“志在必得”,胆量过人,自信满满。旁观者却暗捏一把汗。中海油竞购过程的前前后后,媒体公关的宣传造势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必须要张扬”的主旨下,频频接受采访,豪言壮语,气吞山河。然而,兹事体大,用一般程度的沉稳谨慎来处理犹显不足,而中海油急不可待地表白,使得诸多把握失度、考虑欠周的话脱口而出,反映出的深层问题值得关注。试举几例:

  1.从美国国会有人反对收购开始到撤回竞购,“没想到”就成了中海油使用频率最高的注解。但是在竞购期间,中海油公关顾问曾撰文指责提出竞购潜存着政治风险的人是“别有用心”,由此可见,应该是有人早已预见到可能的政治反应并提醒过中海油,而中海油大概“忽略”了,不以为然。假设是真的“没想到”,连普通民众都知道能源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商品,它与政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能源与政治的关联如此缺乏认识,欠缺基本的政治敏感,似乎难以解释得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竞购决策方案未考虑全面,存在缺陷,准备工作仓促疏漏,缺乏前瞻。而事后却怨天责地,一味指摘他人的不是,实在有些不妥。

  2.原先“没想到”在美国引起的政治压力促使中海油采取“深入敌后”的举动,在美国颇具影响的报纸上大篇幅发表“安民告示”,为打消别人的顾虑,中海油的承诺之一是不裁员。稍懂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保证是不现实的,优尼科在美国的储量一共才相当于中国三十天的消费量,开采完了,储量枯竭了,难道中海油要养他们一辈子?不现实的承诺,即使听上去充满了诚意,仍然是不可靠的,在国际上以具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背景的身份作出如此不切合实际、难以兑现的保证,也影响到国家信誉。

  3.“不做英雄,就是烈士”是竞购时中海油的口头禅,听起来壮烈激昂,但超出了在商言商者应持的理性态度,无异于授人以柄,加深了非议者的怀疑,这桩收购背景不单纯,否则一家企业怎能如此不惜代价。而优尼科最终的选择也证明了“志在必得”不过是中海油一厢情愿,盲目乐观。撤回收购后,中海油股票市值显著增长,分明是资本市场对退出竞购的一种肯定。

  事情的最后,是中海油不得不黯然退出竞购。本来这样的结局是足以促使中海油好好总结教训的,遗憾的是,中海油的反思,除了“总结经验”,就是以“反思”为名,行推脱之实。更有甚者,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冒出“抽签算卦”一说,没做成是命是天意,千亿人民币以上的巨额收购看上去好像儿戏。对失败的最本质的反思竟至如此,实在令人失望。在解释当初决定竞购的原因是,中海油说,我们不做,别人也要做。别人做,不如我们做。以此为一掷千亿(相当于长江三峡工程整个投资!)的逻辑,因为别人要买,所以我们来买,真是匪夷所思,理不直,气何壮。

  诚然,美国的反华势力在竞购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遭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有识人士的痛斥。但是中海油在对收购不力进行反思时,把“政治干预”当作保护伞,委身其下,将自己描述成中美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虽败犹荣”,自比为英雄。

  敲锣打鼓粉墨登场,轰轰烈烈激情演绎,而对根本原因的反思却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有气无力。事实上,整个事件的最大代价是国家利益。中海油竞购客观上给中国企业日后海外并购所面对的国际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外交部发言人九月初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无意掠取或控制石油资源,在能源领域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进行正常合作,这种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在中海油竞购事件后外交部作出上述发言,耐人寻味。

  中国企业在快速成长的经济体中“走出去”必然的,而面对既复杂又微妙的国际环境,也会发生因缺乏对全局的认识以致决策失误的情况。成熟的“走出去”取决于我们能否从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负责任的反思是敢于实事求是地正视失利的主观原因。怨天怨地,唯不怨己的态度只会导致失败的重演。

  中海油津津乐道在竞购中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知名度,相当于一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广告,但是从来没有对外披露这个“广告”的成本。

  中海油从2001年在香港纽约上市后一直是改革的先行者,积极进取,做出颇多实在的贡献,令世人对中国企业刮目相看,使国人倍受鼓舞。这样的成绩既是依靠全国人民的扶植,也有赖于中海油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希望中海油戒骄戒躁,回到并保持沉稳务实的风格。

  作者:汪淼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