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朴而文明的西安(外一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4:44 人民网

  夏秋之交,千里迢迢来到了西安,再次感受到大西北的大意境,算是在西北军旅生涯11年而未到过西安的拾遗补漏吧!

  观光车在去华清池前要在西安城接人,正好免费在西安城里绕了几圈。不多时,眼前就是神往已久的古城墙的雄姿。那是怎样的一道城墙?在广袤平坦的关中平原上,一座大城突兀耸立。它周长13.7公里,5984个垛口。想象中每个垛口站立一名士兵,手中的刀剑在夕

阳的折射下熠熠闪光,如果同时呐喊,其势是何等的壮观!

  想当年,为了长安的长长安安,唐人硬是将糯米石灰和着血汗浇筑成这火烧不毁,炮轰不倒的古城墙。那宽十二米的城墙不是可以并排驱驰四只轿车吗?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不是一道易守难攻不可逾越的工事吗?凝望着城墙,我在心里抒发着悼古念今的激情,金戈铁马、喊声掀天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西安人乃至我们整个中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除了长城大概就是这堵城墙了。想当年先辈们拼了老命修建了这城墙不就是为了后世这些子孙们的骄傲。不是吗,想想这人杰地灵的西安养育了多少英俊才人,出了多少朝皇帝啊。我忽然感到,天下只有西安人够气魄。霸王项羽烧了几个月的阿房宫不就是西安人的杰作吗!远的不说,可歌可泣抗日战争,少了西安的逼蒋抗日能有中华民族的今天吗!想起这些光辉的历史,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了。

  “长安自古帝王都”,史书上的西安是座帝王将相争雄称霸的古城,历时1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

  当大巴驶进西安城里,我却看不到城市的轮廓,市郊是土的黄色,那是风沙与尘土的颜色。没有豪华漂亮的公车,诧异于西安人的审美眼光,那样浓的绿和紫混在一起,俗不可耐的扎眼。那些公交车车身,没有时尚的广告画,也没有闪亮的明星招贴,出租车也是绿色的,一样的浓浓的绿。

  西安历史的悠久,风貌的古朴,都使它的建筑形成了无绝对的高阔也无绝对的低矮。我是第一次到西安的人,说不上对西安的建筑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城墙、鼓楼、大雁塔的古朴风格就是泥土色的楼房。这时回想则认为恰到好处,既不过分激昂又不过分晦暗。西安建筑的四平八稳,反而让生命有一种永久恬淡的意味。当我们漫步在西安城里时,总是让人自觉自己的“渺小”,一条条宽阔的四通八达的大道上,我是不敢夸口自己这微不足道的位置。

  听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很多人来这里学文化,学文明,对待外地人,西安人很宽厚。所以西安人看待外来的东西,不会那么排斥;看待外来的人,也不会欺生,反而给予更多的帮助。我和妻在大街上行走,问过好几次路,他们都不厌其烦的给我们指点。一次我们逛大街走累了,就随便上了一台公交车。购票时,服务员说:“不要卖票了,上大雁塔方向走反了,到前站下车,到公路那边乘30路。”车停下来了,她还特地专给我们指了上车的站点。

  原来,西安城是城中有城,城中有村,它既古老又朴素而且还文明。

  兵马俑给人的感想

  秦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西安市的临潼县,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嬴政可真会挑地方。临潼县本是一个穷地方,但自从一个杨姓的村民在挖井的时候发现了兵马俑后,这里的人们就迅速地富了起来。

  古都西安的文物真的有一种神秘感,有一种秦王朝的威严,有一种历史的气息。看了兵俑博物馆这些生锈的铜器、钱币,精美的大鼎、气派的战车、逼真的兵俑,导游不提起自然也会让人想起秦始皇来。

  羸政,这个满怀野心与雄心的君主,一次次地用军队、刀箭,夺下了一座座城池。周边诸国亡的亡,降的降,秦王朝的版图也由此在战争中扩大,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这些用生死、血肉为代价的战争,换来了一个相对安定、统一的中国。

  千年一瞬,万里长城风采依旧,秦俑成了奇迹。后来,国都已不再是西安,钱币也不再是秦半两,国家的政策也不再是秦王朝的法制专政了。如果说千年之前的伟大统一是刀、箭和死亡的产物,那么如今的中国统一之道则截然相反。1984年的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面以极友好的对话使香港不久回归祖国,接着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和谈,成了统一的最好方式。

  今天的中国,还有台湾未归,为了国家的统一,相隔60年后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新党主席宋楚瑜与胡锦涛在京的会晤,是历史性的进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岸人民会在和平共处、两岸对话这种和平的方式中相见。台湾问题终将解决,祖国也终将再次大统一。

  秦始皇的统一是不稳定的,陈胜吴广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统治者,秦朝也终于在统一中国后而灭亡;而新时代的大统一将是历史上最和平、最稳定的统一。中国古今统一之道不同,想必九泉之下的秦始皇会觉得自愧不如。

  作者:杨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