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昌绪:工作忙碌每一天(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8:46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本报记者 成静平 正是午休时间,85岁高龄的师老能接受采访吗?带着这个疑虑,记者如约来到北京城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楼,轻轻敲开412房间。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办公桌前,精神焕发、面色红润,他就是我国材料科学界的泰斗师昌绪。记者将鲜花献给师老,并说:“这是光明日报向您的问候,祝您天天快乐,健康长寿!”师老手捧鲜花高兴极了。 师老科研的一贯作风就是深入生产第一线,面向建设主战场。为此,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特殊钢厂和航空发动机厂,解决了许多从工艺开发到实际应用的问题,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材料医生”。谈起工作师老很是激动,他充满深情地谈道,我是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所谓资深院士就是80岁以上的院士,8月16日我把他们组织到了北戴河,召开有关自主创新方面的研讨会,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师老随手翻开办公桌上的效率手册,从8月12日一口气念到23日的活动安排。听到这连年轻人都吃不消的日程,记者疑惑地问:“您的工作节奏这么紧张,有什么健康长寿的秘诀吗?”师老乐哈哈地讲道,其实我有一堆病,每天要吃一大把药。不过我精神状态好,不在乎,不然早躺下了。我晚上9点半睡觉,12点必醒,有时想事,有时看书,写的文章也是这个时间构思的。早上起来打太极拳,走上3000步,回家后烧牛奶做早饭,看新闻,接着上班,这就是我一天的活动内容。饮食上除了痛风病不让吃的,其他什么都吃,连肥肉也吃。 “每个人的时间非常短暂,经历也各不相同,但一个人的成长要具备四个重要因素。”师老扳着手指向记者说,智慧体魄是基础,勤奋进取是动力,素质品德是保证,环境机遇是条件。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就得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特别是要做到不攀比,不记仇,不争名夺利,少想人事,多帮助人,这样心里永远是平衡的。不过,更为关键的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与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 现在师老和老伴生活在一起,独子和儿媳、孙子都定居美国。谈到自己的家,师老风趣地补充了一句:“我们是典型的空巢家庭。他们每个礼拜都要来电话问候我们。”话语间,师老脸上露出了幸福满足的笑容。(图片摄影:成静平) 师昌绪 出生于1920年11月15日。河北省徐水县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1955年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55—1985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级奖10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