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首次申报诺贝尔奖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9:23 东方网-劳动报

  仲荷2005年度的诺贝尔奖项相继揭晓,关于中国科学界何时能够实现诺奖零的突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1965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胰岛素,很多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都给予肯定,认为是当年获得诺奖的大热,而我国也正式提出申报。至于后来这一重大成果怎样与诺奖擦肩而过,到今天演化出很多版本,甚至以讹传讹,错误的说法广为流传,湮没了历史真相

  近日,当年的历史见证人、中科院院部长年从事生物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薛攀皋在近日的《科学时报》上,首次向公众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传闻之误

  近几年,国内出版的一些专著、传记、报刊,都把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失去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机会,归咎于我国有关机构违规申请诺贝尔奖。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当推两本专门研究中国人与诺贝尔奖的书,即栾建军的《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与中国获奖之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和吴东平的《华人的诺贝尔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两本书的说法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就是:(1)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的;(2)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推荐了两次;(3)“我国有关机构”也写了申请,推荐了四个候选人,虽不符诺贝尔奖的规定,却又不肯更改,从而导致中国科学家失去了诺贝尔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