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开庆祝申泮文院士90华诞暨执教65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16:30 人民网

  9月10日,伴随着第二十一个教师节的到来,我国执教化学基础课时间最久的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资深院士申泮文教授迎来了他的90岁华诞和执教65周年。数百位科教界代表聚首南开大学,欢庆这一难忘时刻。当晚,在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05奠基中国”教师节特别节目中,教育部部长周济亲自为申泮文切开生日蛋糕。

  申泮文是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

年毕业并开始教师生涯,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为国家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达65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位第一个没有出国留学、没有博士学位的中科院院士创造了诸多“第一”:他最早开展金属氢化物化学研究,编写了我国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也是中国引入美国科技出版物的第一人,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简明化学教材,打破国外垄断编写新中国第一部无机化学教科书,第一个在化学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主持完成我国第一部多媒体化学教科书软件,他以70余卷册、4000余万字的著作,成为我国最高产的化学家……

  申泮文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以九旬高龄,仍然活跃在基础课教学改革第一线,亲自为南开大学本科生授课;他80岁开始学电脑,85岁就凭借《化学元素周期系》多媒体教科书软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0岁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推动新一轮化学教育改革,创建的本科生基础课程《化学概论》国家级名牌课程和精品课程;他自1987年起自费举办抗日爱国展览,被师生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行者,是南开大学唯一荣获校、市、教育部和国家四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奖励的教师……堪称奇迹的是,申泮文1993年曾因胃癌而切除了胃的五分之四部分,12年来却老骥伏枥,呕心沥血,迎来了事业的又一春。

  9月10日上午,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内,鲜花飘香,场面温馨,人们的脸上满是喜悦。在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申泮文教授90华诞暨执教65周年庆祝大会”上,姚建铨、王夔、母国光、王静康、李正名、周恒、张玉奎、葛墨林等8位院士亲临现场向申泮文祝寿。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芮福宏、山西大学校长刘滇生等嘉宾,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个单位的师生代表,以及申泮文的历届学生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大会。中国化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30多个组织及个人发来贺信、贺电。

  与会代表纷纷在大会上发言向申泮文表示祝贺,从不同侧面回顾他的成就。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代表学校祝愿申泮文健康长寿、永葆事业青春,祝全校教职员工节日愉快。他说:“65年来,申泮文先生耕耘不辍,贡献卓越。他年已九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极力倡导爱国主义教育,身体力行弘扬南开精神,是南开创始人张伯苓校长教育思想的忠实传承者和践行者。他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诠释南开校训,带领学子感悟南开真谛。他的风范鼓舞南开人学以致用,报效祖国。”

  申泮文培养的第一名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在贺信中说:“先生虽耄耋之年,仍志在千里,泛舟学海,允公允能,激励朋辈,引领后来,谋南开之未来,兴南开之大业,壮南开之精神。先生高风,永励后辈。”寿星申泮文在人们的簇拥下,用亲手制作的幻灯片向人们讲述了影响自己人生的南开先贤、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黄钰生、杨石先、喻传鉴等人的故事。他说:“如果在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据了解,近10年来,申泮文的教学改革成果正在从南开大学走向全国各大高校。他组织校内外学者编写的一套14部书、总字数近千万的“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丛书”目前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其中的4部。对于这项全新而庞大的教学改革计划,对于开辟新的教育园地,90岁的申泮文充满信心。

  为了纪念申泮文90华诞暨执教65周年而举办的庆祝活动还包括:南开大学无机化学学科举行学术报告会,《南开大学学报》和《南开大学报》开辟专版、发行专刊,发行《申泮文90回眸》纪念册和纪念邮票等。(张国)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关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