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龙凤呈祥 洛带古意呈“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3:4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天下客家家在龙泉》迎接第20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系列报道(之十)

  李冰燕刘斌本报记者张庆台

  潺潺的流水、古朴的房舍、雄壮的会馆以及闹热的商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街两侧。古街入口处,标志性建筑世客塔上,千条蛟龙雄姿勃发;古街中部的五凤楼顶,千只凤

凰展翅欲飞。蛟龙与金凤遥相呼应,共呈吉祥,为古镇洛带平添了几分灵气与古雅。伴随着第20届世客会渐近的脚步,记者昨日走进洛带领略古镇新风采。龙亭、四方塔、字库、凤仪阁、水井广场等特色景观精彩频现,千年古镇露出了她迷人的笑靥和娇姿。

  古色古香原汁原味

  古朴青瓦房顶、原色木制花窗、别致的吊脚楼、宽大结实的六合门……一进入洛带古镇核心保护区的老街,记者就被浓郁的明清古韵所吸引祝1200米长的老街以及与之相连的三巷子、江西巷、北巷子都已全部完成了逐寸逐尺的复古工作,一抹抹古色、一缕缕古香洒满古镇。

  识文断字、耕读传家是客家传统。在洛带上街中部的广场上,曾有一座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字库塔。在民间流传着一种习俗,凡是写有字的纸张不能乱丢,更不能用作便纸,否则会生痔疮。有字的纸都要集中起来焚烧,喻示以后会有文化。字库塔就是人们焚烧字纸的场所,上有镌刻于光绪六年的惜字碑文。据说字库塔曾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今天,它被复原建设起来了,笔直挺立的塔高9米,6条装饰龙柱栩栩如生。在下场口,修建于民国时期,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栅子门也得以恢复。区文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建设者专门请来了镇上八九十岁的老人回忆古迹的每一个细节,而建筑所用的材料则是从各地收集来的清代古砖。

  修旧如旧栩栩如生

  根据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陈可石教授的设计,此次整改在入场口、中街、下街分别修建了聚龙广尝五凤楼广场和水文化广常为了纪念本届世客会,聚龙广场上,工人正对一座高近20米的建筑进行装饰施工。这座建筑被命名为世客塔,塔呈方形,又谓四方塔。塔分5层,在撑弓、吊瓜、栏杆等装饰构件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蛟龙上千条。在塔前的梯步上,将摆放一个巨大的九龙缸,由东风渠、玉带湖引来的清澈水流,将从九条飞龙口中喷洒而出,然后流入古街两边的水渠中,形成“九龙吐水”的奇妙景观。

  在中街紧邻江西会馆处建设的凤文化广场,是世客会期间洛带分会场进行文化演出活动的主要场所。新建的五凤楼也即将落成,五凤楼高23.8米,分三层,与世客塔相呼应,其装饰构件上,将雕刻1500条金凤,每只金凤长达2.2米,英姿飒爽,十分壮观。

  据介绍,此处还将复原康熙移民诏牌,当年正是这纸诏书,让众多的客家人千里迢迢来到四川。复原的“诏书”上书有康熙十年颁布的圣谕:“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属开荒者,准其入籍”等内容。

  清泉潺潺古玩荟萃

  生生不息的水流象征着生命长河的延续与完美。客家人居住的山区原本缺水,所以在其房前屋后常有水池堰塘。相关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传统的客家人每家门口都设有吞坎(即龙吐水),此次复原建设,也恢复了这一传统。古街的每家住户门口,都摆放一口用红砂石雕刻的水缸,价值上千元,缸内将栽种荷花,缸的四周蛟龙缠绕。通过整治建设,古街流水潺潺的传统意境得以全面恢复。记者在现场看到,古街的街面已铺上了古朴的红砂石,街两旁的地段用红砂石铺设成了引水渠。

  沿着古街的清石板路走去,一个集旅游与古玩于一体的古玩艺术城已雏形初具。整个艺术城古色古香,建筑面积达680平方米,其中很多建筑元素——撑弓、花窗、四合门、六合门等等,尽是从民间收集而来,大都为明清时代流传下来的珍品。世客会期间,这里将举办百件青花瓷器展览。据介绍青花瓷器是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艺术,为了保证游客能够在这里看到真品,我区将邀请省鉴赏专家高文先生在展出前把关,以杜绝赝品。暂时搬迁到湖广会馆内的四川客家博物馆,则为世客会准备了400多件精美的客家文物,其中70%的珍品将在世客会上首次亮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