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姓如何信用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4:0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信用消费成时尚

  “老爸,给我办张信用卡吧,我们班有不少同学都有卡了。”省城某机关工作的张先生最近被正上大二的儿子缠得不行,“你手里不是有卡了吗,怎么还办卡?”儿子辩解道自己手里的是储蓄卡,只能存取钱,用这种卡太跌份了,而信用卡则“高级”得多,可以透支消费,是身份的象征。儿子还说自己班里有个王同学,他的父母日前就为他办了一张信用

卡,十一期间王同学请几个要好的同学去九寨沟玩了一趟,据说只这一次就透支了3000多元,让班里的同学羡慕不已。

  时间的脚步跨入了21世纪,人们的信用卡透支消费变得越来越时尚。累赘厚重的钱包已经被人们摒弃,普通的储蓄卡也变得稀松平常。相反,信用卡正以其“国际通用,超额透支,消费、提现两相宜”等诸多优势,获得都市一族的青睐。目前,我国消费者拥有信用卡的越来越多,其顾客群也慢慢从豪富一族、成功人士向普通百姓转移。年轻学生,都市白领正成为信用卡的主力消费群。一卡在手,走遍天下,成为多少人潇洒的倩影!

  过度透支风险大

  韩飞是一个还处于创业阶段的信用卡持有者,在合肥拥有一家自己创办的电脑公司,早在3年前,他的皮夹里就有了3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他说,信用卡给我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了方便,但透支过度差点还不了款的教训让我铭刻在心。去年购买一辆15万元的小车,用信用卡结的账。原以为50天内把钱凑齐,还给银行,即不要付利息,又能提高的信用度。可是生意上本该到账的周转资金却未到,离还款只剩下2天,只得亲朋好友到处借钱。

  在现代化的城市,“花明天钱办今天事”已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拥有一张信用卡的情形还不足为奇,一些住在城中心开着小车的年轻“大负翁”手中常常握着几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虽然,信用卡的透支额度是银行根据持卡人的收入、信用等情况来核定的,但现在信用卡申请门槛的逐步降低,授信额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很容易让这些“花钱意识超前”的年轻人拆东墙补西墙。况且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都有不同条件的免年费活动,还有被各金融机构所引导的免息期内借款的成本为零的说法更让人放心大胆地透支消费。

  对此很多人认为,如果自己信用额度足够高,购房、买车也不是困难事了。但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用卡这一"寅吃卯粮"的金融产品,发展好了,是拉动内需、创造银行新利润增长点的一个新工具,但如果银行忽视对风险的控制,反而可能成为国内金融业的“新地雷”。信用卡过度透支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使银行积累过多的信贷风险,韩国前年爆发的信用卡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这一点也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据省建行理财师介绍,不少超前消费的客户,当他们收入突然减少时,往往因无法按时还款而使自己信用受损,轻者影响还贷、再申请信用卡等,重者银行还要追究法律责任。所以申请和使用信用卡时,应该量力而行,并非授信额度越高越好,钱花了毕竟要还的,过度透支不可龋

  还款谨防走误区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谁都懂,银行不会让你白花他们的钱。据业类人士介绍,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利润一部分来自于商家,一部分来自于信用卡年费,而最大一块利润则来自消费者欠款所产生的利息和滞纳金,以及信用卡取现所收取的手续费。一般情况下,银行贷款利率是5%%时,信用卡公司规定的欠款利息可能高达15%%。据一项调查,仅2004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牡丹卡总发卡量达到10576万张,其中信用卡673万张,信用卡透支规模近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透支利息收入达到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加上因透支形成的滞纳金、超限费收入以及因透支消费形成的回佣收入,收入合计已经超过3亿元,占信用卡业务总收入的20%%。

  前不久,芜湖一消费者拿到当月银行信用卡对账单,发现有10.70元的循环利息。看账单,上月应还731.28元,实际还款731元,未还0.28元,一个月竟然计息10.70元!这让他倍感费解。立即致电银行,得到的答复是持卡人在到期还款日前未全额偿还透支使用的银行款项,则不能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应当支付使用该款项的透支利息。也就是说他那731元虽然早已按时还了,但仍然被收取了高额利息。差一分钱没还就等于所有的钱没还。他说,当初在这家银行办理信用卡时,并没有被明确告知信用卡透支免息期的具体规定和计算方法,还以为在免息期内还过的款就不用再付利息了,结果是免息期内还过的款也被扣了利息。

  这位消费者的疑问,暴露了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透支享受免息期的一些误区。就是很多消费者对信用卡的免息期规定并不十分清楚,以至于糊里糊涂进行消费透支,又糊里糊涂被计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