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汉语的尴尬(言论经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4:0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说汉语处于一种尴尬地位,证据并不充分,理由有二:一者,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逐渐增多,他们中的很多人说起话来字正腔圆,比我国的一些本土人士声调还要准确,韵味还要纯正;二者,在民间,讨伐运用汉语不精到的声音一直存在,为当下出版物找出错字错词错句的读者不是一两人。他们不计报酬,不要掌声,那种精神令人感动。从国家方面讲,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使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走上法制化轨道,随后,人民日报在2001年6月6日发表了题为《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继续奋斗

》的评论员文章。这些举措,为纯洁祖国语言起到了巨大作用。

  不过,我仍觉得汉语常被一些人置于窘相百出的境地。一件事情被重视与否,从来包括至少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看国家是不是重视。具体一点说政策、法规的制定是否及时,社会舆论的态度是否很鲜明;其二,要看民间做起这个事情来是不是真的像理论要求的那样严谨、认真。也就是说,社会的各个层次对某件事情都加以重视之后,我们才可以放心大胆地说:这件事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正确而健康地使用祖国语言这件事,时下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官方报刊不怎么讲究“诞生”、“诞辰”的区别,本应该发音纯正的主持人却嗲声嗲气,“哇塞”、“拜拜”之腔不绝于耳,不管讲什么似乎都离不了耸肩、摊手的动作。肢体动作与语言是和谐相处的,语言又与时代有很深的关系。不仅如此,而且使用哪一种语言,起作用的诸多因素中,超越语言本身的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会很奇妙。

  仅凭此类耸肩之举,并不能断定它会使汉语陷入尴尬之中,生存了几千年的美丽语言便不再纯净,便陷入窘境。然而,如无视学校对汉语和英语等语言的重视程度,则过于盲目乐观。中国的学生现在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英语,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英语都是必考科目。汉语却不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更不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查科目。据一位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说,他的已读大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一则百余字的申请书,竟有28个错别字。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一次汉语比赛中,中国学生输给了外国留学生组成的队伍。

  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有40%的教育经费用在英语教育上,虽然普遍提高了中国人的外语意识,但是由于不是在外语环境中学,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我调查大学中文系的4年级学生,是否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文学名著,几乎都说没有。为什么?没有时间。时间用来做什么了?学英语去了,否则不能毕业。”教育需要开放的思想意识,不过开放云云,不仅指学习英语,而应是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于自己有利的东西。蔑视一切,唯我独尊会使自己畸形;拾取一方面,丢弃一方面,同样不会获得健康人格和有益的养料。

  母语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教育如果漠视母语,与自残无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0月10日 第七版)

  作者:李恩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