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绫罗绸缎美丑录(絮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4:0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绫罗绸缎美丑录(絮语)(图)
北京王府井店门口。

  英子摄

  绫罗绸缎,常听也常说。但何谓绫,何谓罗,何谓绸,何谓缎,不是人人都说得清。不过,它曾被尊,也曾被贱,则是人所共知。

  代表华丽、尊贵和显达,是它与生俱来的品质主流,用它做成服装,配以图案,更有人以衣贵的效果。帝王将相,官宦豪门,无不如此。绫罗绸缎的历史,基本上是一流织物的风光史。

  战国秦汉服饰,吴越韩魏等国,都以绫罗为贵;唐代开放浪漫,穿着兴丝绸,开飘柔衣风,庶人不准服绫罗,益显出其孤高傲群;宋代尊崇质朴,装束拘谨,时兴淡雅,但罗裙裤和大袖罗袍,仍被社会所推崇;元代以棉织品为多,女性还是喜欢罗胸衣和缎料背心;明代崇尚花缎官服,女服流行素罗短袖衫和素罗单裙;明清两代的花缎龙袍、蟒袍显赫于朝,清代的花绸马面裙为女行所爱;到了清末,西服传入,丝绸仍不失其贵,连兵丁都以丝绸仪仗服提升品位。由缎到绸,说明绫罗绸缎兴盛有因,流行有时,归根到底,也是随着蚕丝织品的制作工艺的进步而变化,随着社会心理的演变而不同。但它毕竟是位尊品高,非粗布劣帛可比。

  从审美的观点看,尊贵也是美,是世人的一种追求。昂贵织物,虽然多数人一时买不起,但无妨人们的审美判断。由此说美有客观性,也是不言而喻,它反映了美的一种本质。人类对美的认识,离不了这一点。

  例外也有过。在耻于言富、以穷为荣的年代,绫罗绸缎被视为腐朽的代名词,穿这类衣服被看成剥削阶级生活方式。文学作品中、舞台银幕上,地主资本家的行头,必是丝绸织品,穿着此类服装者,大抵都不是正面人物。土改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地主资本家,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语义是批判性的。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丝绸衣裳成为丑装,再也无人敢穿,谁穿谁遭白眼。连老干部去干校,带条缎面被子御寒,都要用粗布被套包裹其外,生怕人说奢华,脱离工农兵。同是一物,由贵而贱,由美而丑,皆因受到政治意识的干扰和冲击。

  然而,这毕竟只是历史的一瞬。改革开放的大潮,打开了国人的视野。丝织品日渐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丝绸服装被尊为中华传统,并逐渐走向平民百姓家。几年前的APEC会议,各国领袖云集上海,满怀兴致穿起丝绸唐装,让国人前所未有地自豪。一时间,丝绸织品成为至靓至美之物,连有的饭店的服务员,都以它为时髦,穿起丝绸唐装来。

  现代美学,学派林立。但最有影响的,大致是三派,即客观派、主观派和主客观统一派。孰是孰非,谁长谁短,百家争鸣,难有定论。这是学界中事,我等无需弄得太明白。

  但说到审美,在大众百姓中,却是各有各的看法。就说服装,街上所见,何止千种万种!穿什么样的衣服才美,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标准。颜色、图案、款式、布料、品牌、包装、价钱、产地等,都在审美选择的范围内。大众审美,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

  那么,绫罗绸缎,其美何在?在主观?在客观?还是在主客观的统一?实事求是地说,我赞成后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0月10日 第八版)

  作者:郑荣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