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5:23 人民网-人民日报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中华再造善本》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2001年,财政部和文化部着手对现存善本古籍的存藏情况进行调研。期望以现代手段将存世的珍贵善本古籍进行复制,以期文化遗产的安全传承和充分利用。

  调查结果表明,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西夏、金,延袤于元、明、清的中国的版印书籍,在一千三百余年的时间里,大量散佚,流存至今的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成吉光片羽,而宋元时期的刻本也可谓万不一存。这些仅存的善本目前多为公藏机构作为文物进行保护、收藏,既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传承的万无一失,也不利于文献的传播和利用。面对典籍严重散佚的历史,清嘉庆时著名版本学家、校勘学家顾千里就曾发出感叹并呼吁“举断不可少之书,复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缓千百年为今日也。”然而,在那个时代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今天,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经济蓬勃发展、国力强盛,学术研究、印刷技术都达到较高水平,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百年来学者们梦寐以求的事业终于成为现实。

  2002年5月在反复论证、多次试验、专家选目的前提下,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文,成立中华再造善本规划指导委员会和编纂出版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政府斥巨资进行的再造善本工程,既是对善本古籍的积极保护,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再造善本编纂拟分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编五编,第一期完成唐宋、金元两编。

  项目开展以来,藏书单位同心协力、共襄盛举,目前已经完成印制工作400余种。书的选录之丰富,影印之精致,学术价值之高,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得到领导、学者的一致好评。在编纂出版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同一部书分藏几地的,此次得成完璧,即便未成完璧,也已经最大程度合龙,几部相同版本残本配补成为完帙或接近完帙,都极大方便了读者,服务于学界;一些原来必须阅览原书的,已经开始以再造的善本替代,原书得到保护;我们讲了很多年的资源共享,在珍贵的宋元善本上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实践。

  工程进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遗憾,由于历史原因飘泊异乡的珍贵善本能否通过“中华善本再造工程”合璧,实现另一种意义的回归?这既是流散的古籍的呼唤,也是几代文化工作者的期待。

  我们邀请工程组织者和专家就再造善本进行畅谈,请听他们的心声。

  ———编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历来有修书修史的传统。中国历史上几个大型修书工程,都是在太平盛世完成的,这是当时国力兴盛的重要标志。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有计划地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善本古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挥传统文化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的巨大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听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八个字———“酉山事业,功在千秋”。

  侯仁之(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浩瀚的文化典籍,作为最好的载体,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根。我见证过中国几十年学术、文化的发展,像今天这样,由政府拨付巨资用于古籍的影印出版,用以保护古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我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显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力,值得我们为她自豪,并为她倾注全力。

  任继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2002年5月由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秉持“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宗旨,使祖先留给我们的孤本秘笈化身千百,分藏各地,供世人利用,既保存了古籍,又繁荣了学术,达到了传承文明、保护善本的双重目的。这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显示了国家对于文化事业的全力投入。

  再造善本工程的实施对于保护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缓解古籍善本收藏与使用的矛盾,为社会提供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兼具的文化精品,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华再造善本》出版后,收藏单位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渠道的服务,既妥善保护,又积极利用。

  王蒙(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实施是一大盛事,是国运昌隆的表现,在海内外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非常得民心,是可以造福子孙万代的文化工程。

  周和平(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的雕版印书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夏、金,延袤于元、明、清,雕版印刷的应用不但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典籍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然而时间跨越1400余年之后,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成吉光片羽,宋元刻书的留存,也是万不一存。清乾嘉以来,藏书家面对宋元旧刻日益减少的状况,就曾呼吁影抄影刻宋元本行世“举断不可少之书,复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缓千百年为今日也”。其后二百年间,又有众多学人为此呼吁过、尝试过。2002年5月,政府斥资,由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以现代印刷技术对珍稀善本进行有计划的复制,才使这一愿望成为可能。

  经过三年奋斗,《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唐宋编、金元编的印制工作已完成过半,提要撰写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欣喜地看到,再造的善本使孤本秘笈化身千百、使历史上流散的珍本延津聚合,配为全帙。更让人欣喜的是再造完成的珍贵典籍,已从深层保护下解放出来,走进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这样的科研、文化传播前沿,摆上学者的书案、还流传到海外,不仅实现了对善本古籍的再生性保护,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了中华文明的精髓。

  在世界诸多文化体系中,只有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对全世界文化文明发展曾经有过积极、重要的影响,这也表明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我希望承载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华再造善本”不仅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也在世界范围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全球范围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也希望在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抢救和挖掘的更全面,更有力,让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精粹在更广泛的范围共享。

  张少春(财政部部长助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工程。中国历代大的文化工程,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都是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完成的。因此,从历史的经验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复兴,往往是借经济振兴之势带来文化艺术的繁荣复兴。改革开放以来,国力日盛,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重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受种种条件制约,多年来为确保文献的传承安全,对善本书的管理一直采取保管重于流通的办法。保护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只有保护,不利于发挥这些文化遗产启迪民智、古为今用的作用,也不利于文化的建设和交流。国家下决心把现存的珍本秘笈复制出来,分藏各处,不但方便使用,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也保证了文献的传承。作为政府直接支持的文化项目,我想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应该突出两个特色,一是系统性、权威性,二是高品质、高品位。从目前的进展看,还是比较理想的,全部工作完成后,应该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总之,这项文化工程不仅是嘉惠学林的义举,也是彪炳后世、名留青史的盛举。财政部将继续与有关方面携手努力,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袁行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华再造善本》将分藏各处的珍稀版本影印出版,既可以方便学者,免去使用善本的奔波之苦,节约了学者的时间,为学术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便捷服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物保护的作用。我个人购买了一些再造善本中自己最常用的书,真实感受到了它提供给我的便利。

  我深切感受到当今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国家文化事业的巨大支撑。政府的大力投入对人文学科的发展会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加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李致忠(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的雕版印刷开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直到元明清,时间跨度为1400年。但流传到现在的早期出版物已经成为吉光片羽,鉴于古籍传本越古越稀的事实,政府斥巨资启动仿真影印存世珍稀善本古籍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既可积极保护,又可广泛利用的两全之法。其编纂宗旨是“一传本,二扬学”,遴选原则为“宋元从宽,明清从严”。同时选择一些兄弟民族文字古籍,体现多民族共铸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实。这也是图书馆界实现资源共享的一次难能可贵的实践。

  陈高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看到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进展我感到很振奋。每次收到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简报,感到编纂出版委员会抓得很紧,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制度也比较完善,大项目必须有制度保证。我想今后再造善本工程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中华再造善本是一个大的文化工程,过去国家对文化投入少,现在经济发展了,国家加大对文化投入,是非常正确的。宋元刻本的复制把以前无法见到的善本变得可以方便利用,对学者的研究工作很有作用,有很大的价值,是国家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宣传力度还要加强,对学界、对社会还要广泛宣传,宣传文物的价值,宣传再造善本的作用,使其在更大范围可以广泛利用。

  朱凤瀚(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教授):近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力度也不断增大,这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像《中华再造善本》这样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即是这方面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既可以利用现代印刷技术使珍稀的古籍善本之面貌得以传承,成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方面的一项壮举,又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古籍善本的学术研究价值,使平时很难得见的孤本、善本为广大的各方面的研究人员利用,从而造福于学林。所以,“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傅璇琮(原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中华书局原总编、编审):做过多年的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在投身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时候,我仍然感到非常兴奋。特别是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分藏各处的一部珍贵古籍通过再造的方式聚合在一起,不但书可以以特定的方式恢复本来面貌,是书的幸运,而且对学术研究而言,不啻获得了一个新的发现,给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这对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古籍,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詹福瑞(国家图书馆馆长):作为学者,作为以中国古代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工作者,也就是文献的使用者,我希望在我需要的时候能够看到善本古籍的原件,我对收藏单位申请阅览的烦杂的手续感到反感。但当我成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后,我希望我所管理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尽量少流通,避免人为不慎造成损害。这样,我才能上对得起为保存这些古籍殚精竭虑的祖先,下对得起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自豪的子孙万代。

  这种矛盾在再造善本工程立项后得到了比较好的缓解。我既可以用再造的善本为读者提供珍稀文献的服务,同时又可以使善本书原件得到更好的保护。国家财政真正起到了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繁荣文化事业的作用,这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加大文化投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

  白化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影印得非常精美的书,是我们国家国泰民安的表现,是21世纪刚开始的时候起的好头儿。我对财政部的同志的远见卓识,表示非常的钦佩,并对今后的工作寄予非常大的期望,这样的工程没有财政的支持是绝不可能的。

  再造善本是否要完全照原样影印,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我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影印书的经验。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小的印书作坊,最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它有很多影印的书,做的时候分几个层次,这样就便于多印、多出售,发挥社会效益。像敦煌卷子,有的原样是不裱无轴的三张黄纸,我们如果照原样做,不裱无轴,三张黄纸粘在一起,效果就会不像样儿。我们现在印出的样子,比原件还要耐看。如第一批的《北京民间生活百图》,原样要小很多,很破,现在照原样放大了,效果很好。所以我们制作时要尽量扬长避短。如优秀的版画是讲究刀法的,影印版画就必须用珂罗版的印刷方法,才不失真。还有原件破烂的要尽可能地修补,不能全照原样。

  还有一个压库的问题,影印古籍我认为应该有一些库存,存这种书非常必要,应保留40—50套完整的,否则就不叫库,若干年以后还不好找了呢。

  程毅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中华书局编审):过去私人藏书大多秘不示人,用意是珍惜自己的藏本,其优处是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善本,劣处是制约了大众甚至学者的使用,使文献的价值得不到发挥。建国以来,私人藏书通过各种渠道集中到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藏单位,但在藏书单位的文献首先是文物,使用的时候仍然受到制约。以前曾经通过把文献进行缩微复制、影印制作了一部分,但缩微胶片无法向学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无法满足学者研究的需要。影印出版又缺乏整体的规划。原来的需求无法实现。所以这次再造善本可以说实现了我们原来若干年的愿望。

  杨忠(北京大学教授、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学术界盼望已久的事,也是造福后代、功德无量的事。大家都知道,善本不仅具有文献价值,也具有文物价值。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不能像新印古籍那样任人自由翻阅,图书馆将它们视作宝物精心收藏,不愿轻易示人,也是自然的事。但利用善本的文献价值,又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便形成善本的使用与收藏的矛盾。长期如此,不利于善本的保护和学术的繁荣。善本再造工程使古籍善本化身千百,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矛盾,既保护了善本,又使它的化身能为学术研究广泛利用。因此,这是一件造福学界、繁荣学术、功德无量的好事。

  再造善本工程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做好这件工作,对于宏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再造善本工程又是不易做好的事,它需要有关人员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各个环节不出差错,才能使影印本与原本一般无二,充分展现我们祖先在古代印刷术上的重大贡献。作为从事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人,我衷心拥护政府的这一举措,并祝愿有关机构与有关人员在这一宏伟的工程中取得优异成绩。

  许逸民(原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编审):我看到现在的成果很振奋,不仅出书的规模更可观,印制质量也越来越好。所有参与中华再造善本的人都是在创造历史,再造善本工程一定会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提要撰写工作很重要,这与以往的大工程有很大不同,是项目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提要撰写比论文难得多,对材料的判断甄别需要下功夫,没有专门研究,写不出来。现在看它的价值,就像《四库提要》,文史哲哪一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当年纪晓岚《四库提要》对学术体系和源流发展是有真知灼见的,但缺陷是对所使用的版本没有描述。再造善本重版本考订,有些是前人所未言,有些则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可以补《四库提要》的不足。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保存原本,也是对版本全面深入的描述分析,提高到学术研究的层面,与复制本身具有同样的意义。希望此项工程善始善终,继续进行二期工程,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避免半途而废。这样在历史上影响会很大。

  吴书荫(北京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的图书文献浩如烟海,历史上也有着传(抄)刻古籍的优良传统。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就印过《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后来还一再增刊。这在此前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次由财政部、文化部领导组织编印的《中华再造善本》,仅第一期就选书750多种,数量之多,叹为观止。其中宋元本更是远远超过《四部丛刊》。特别是《中华再造善本》对每本书都作了提要。此书的影印出版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对善本古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繁荣学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后继续刊印善本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杨成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再造善本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胆识和实践,可以用宋代张载的名言来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看到的样书印刷精美,古意盎然,保留了民族样式。再造善本的古籍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善本书的传承安全,使珍贵古籍传之久远。同时又极大方便了学者使用,我自己就买了一些自己常用的书,放在案头。而且这些再造的古籍走向世界,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为全人类共享。

  方广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再造善本书的制作,质量明显提高。还特别高兴地看到,制作出来的再造善本已经进入流通,最初的目的已经在逐步实现。再造善本在社会、在科研机构得到利用,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传播而言,是契机,是播种。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必须有投入的,这种投入是功德无量的,是很好的文化措施,经过我们的传播,总会激发人们对古老文化的兴趣,去探索她,研究她,并在现实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希望严格执行,始终如一。再有,这次再造善本的制作还弘扬了民族文化产业,我们的提要将要超过《四库提要》。从总体上看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究员):中华再造善本是一项大的文化工程,整体工作从一开始就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很不容易。到目前为止,进展情况与计划预想是吻合的。这主要依赖财政部、文化部的督促和指导,也归功于编纂出版委员会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还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藏书单位的大力支持。再造善本的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工作中的一些程式和经验非常宝贵。二期工程选取了少数民族版本,这关系到民族政策。再造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字善本,更可以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展中国古籍的普查、保护工作也很重要,少数民族文献的全面普查和保护,可以避免有些民族古籍的流失。总之将有重要价值的民族古籍善本囊括到再造善本工作中使这一重大文化工程更加完备。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0日 第十四版)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季羡林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侯仁之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任继愈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王蒙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周和平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张少春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袁行霈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李致忠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陈高华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朱凤瀚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傅璇琮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詹福瑞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白化文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程毅中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杨忠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许逸民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吴书荫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杨成凯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方广锠

继绝存真 传本扬学(组图)
史金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