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七旬老人的文学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8:01 金豹网-锦州晚报

  “十·一”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一幢二层小楼外,在郁郁葱葱的榆树墙外,穿着棕色唐装、出院不久的郭儒贤老人朝记者伸出了手。

  今年74岁的郭老,瘦高的个子,很善谈。一进院,老人指着院子里的植物说:“这是枣树,这头是樱桃,还有这头种的是豆角……”将院子里种的东西介绍一番后,老人笑着说:“这些都是老伴侍弄的,这里是老伴的天地!我在屋里描写天地。”于是,记者被老

人请进了他的天地。

  老人的书房很简单,除了满墙的书籍外,最惹人注意的就是屋中那台一尘不染的电脑。一进屋,老人就骄傲地对记者说:“上世纪50年代,我就是《锦州日报》的优秀通讯员了1

  半个多世纪的创作,郭儒贤老人已经写了7部回忆录以及上百万字的随笔,发表过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

  郭老出生在距锦州约百十里的一个小山村,6岁随父亲来到锦州。童年的贫困与寂寞,孤独与倔强,使他不得不逃离现实走进书的世界里,他经常跑到图书馆看书,《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他爱不释手。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小小年纪的他就有了想当一名铲除人间不平、匡扶正义的剑侠。

  图书馆旁边正好有位王德明师傅教武术。能“飞檐走壁”的王师傅吸引了郭儒贤和小伙伴的眼光,于是每天下午放学之后,郭儒贤就和几个小伙伴来到王师傅处学武,从遛腿、弹腿等基本功开始,学习了少林拳、梅花刀、三截棍、六合刀等。

  练了两年半,郭儒贤在一场表演赛上,表演三截棍对练,还获得表演奖。这样的成绩总算给自己的“武林”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1947年,郭儒贤考入当时的锦州初级中学。中学功课紧,没时间练武,侠客梦也就此作罢。

  此时,郭儒贤与文学有了最初的接触。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让他读得如痴如醉。三年级来了位班主任叫陈驷彤,他是北京大学来的、曾师从俞平伯,因此常活灵活现地讲解《红楼梦》。于是,郭儒贤又迷上了中国古典文学。

  1950年,郭儒贤在银行工作。两年后,又到长春专业院校学习金融业务,除了当团支书外,还编过剧本在校内汇演,也写些“小豆腐块”在报上发表。

  1956年5月号《文学月刊》习作者之友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处女作短篇小说《给妈妈的信》,得到48元钱的稿费。48元相当于郭老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兴奋之余便去百货大楼买了一支英雄牌金笔,那一年他笔走龙蛇,发表了不少“豆腐块”。后来下乡,金笔曾失而复得,引出一篇《金笔的祸福》佳作。

  后来郭老参加了当时以柳文浦、常喜书为首的市文联创作组。那时,郭老24岁。

  之后的二十年,因为政治风波,郭老和自己手中的笔不得不分开。直到1979年,他才又拿起笔,继续创作。用郭老自己的话称:“积习难改,又拿起笔来写点杂七杂八的玩艺,自知不是当作家的料儿,但是对写作有兴趣,明知自己跟不上时代,明知自己很笨,就是放不下这口瘾,结集的多是发表的。”

  农村的经历成了他创作的基矗在农村,自己家养了一只厉害无比的鸡,外人进郭老家院子时,会先高喊:“看鸡1否则会挨鸡叨。之后这只鸡还真闯了祸,把邻居的小孩叨了,一气之下,郭老将鸡杀后,把鸡大腿送给邻居,这个事被郭老写进《鸡的风波》和《杀鸡》中;辛辛苦苦孵养了100只小鸡雏,却被人要走,这就有了《孵鸡》这篇小说;根据自己生病的经历写出了《九死一生》。

  1999年末,近25万字的结集《鸡的风波》一书出版,书中选入了郭老多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寓言等100多篇。

  70岁的时候,郭老改用电脑写作。

  最开始的时候,是外孙女、孙子帮忙把以前的作品打出来。假期一过,孩子们就都上学了。“求人不如求己1好强的郭老自己坐在了电脑前打稿。

  没学过汉语拼音的郭老从拼音开始学,从最开始的“一指禅”、到“二指禅”、再到现在的“四指禅”。就是这样的坚持让老人打出了7部回忆录,就连电脑都用坏了一台。

  在《鸡的风波》这本书的封底有郭老这样的一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生活。用笔——讴歌现实的真善美,鞭笞社会的假丑恶。我相信——明天的阳光更灿烂、更辉煌……”我想这就是郭老的人生哲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