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国启:面临"网瘾、网恋",以保护青少年为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0:04 人民网

  各位代表:

  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5)即将圆满结束。我认为本次论坛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层次高。杨岳同志、冷溶同志、陆士桢同志、熊澄宇同志都作了极富见地的讲话和演讲。还有很多同志在分论坛和大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真知卓见。第二是论文多。这次提交会议的论文达到200篇。第三是代表广。与会代表除了来自共青团系统,还有大批来自高校

和科研院所。

  归纳大会发言、分论坛的讨论和论文所涉及到的内容,我认为,本次论坛的主要思想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就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背景来说,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在同一时空存在,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国情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背景,同时也是引发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同时存在。从理论上讲,它们很难和谐地并存于同一时空。因此,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在承认我国复杂国情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文明的标准和要求,努力把这三种社会“和谐”起来。我们既要弘扬现代文明,又必须尊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建立在这样一个文明基础之上的一些习俗和规则。正如冷溶同志谈到的,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一种全面、协调的和谐社会。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协调。所以我们必须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去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既要把目光投向处于信息社会(现代社会)的青少年,也要充分关注还处于工业社会的青少年,更要考虑到以农业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广大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我们既要考虑到公有制经济体制下的青年,也要充分考虑到非公有制经济体制下的青年。

  二、就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状况来说,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三个突出矛盾: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存在着教育者个人的价值认同与教育内容相背离的矛盾;二是从教育内容看,存在着主导价值观与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矛盾;三是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看,存在着学校教育传承、代际传承与传媒影响争夺主导权的矛盾。

  许多同志在论文和发言中都提到,教师个人(尤其是大学的)的价值观时常与教材主旨不相符,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或曰主流价值观正遇到西方思潮的强烈冲击;在国内,还存在着自由主义、“新左派”等一些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同时日渐发达的媒体使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品质的评价指标,提高德育工作者的选拔标准,确保教育者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如果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存在问题,行为示范的作用就很难发挥。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师道德品质的考评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要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信所教育的内容,自己都不信还谈什么教育。

  二是公平公正、机会均等、信息公开、诚实守信、以人为本是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公共精神、公民意识、法治观念等需要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进一步加强。

  三是加强对网络和媒体的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共同体,防止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传播。我们要解决学校教育传承、代际传承与传媒影响争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导权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加强对网络和媒体的监管,家庭、学校、社会、各传媒与青少年群体应该达成一个道德共识,使青少年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中成长。

  三、就网络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来说,面临着“网瘾”、“网恋”、西方负面文化的网络入侵,以及缺乏网络保护法律体系四大问题。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必须坚持两个原则: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保护青少年为主的原则。

  不少与会同志都认为,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许多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网恋”,另外西方负面文化也通过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大量侵入。综合大家论文和发言中的看法和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坚持以发展为主的原则对待互联网,充分关注“数字鸿沟”。互联网是娱乐和获取信息的工具,也是行政管理、文化活动的平台。互联网发展的快慢是一个社会是否发达的标志。国民的互联网素质是现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有的同志提出,我国互联网政策的首要着力点是发展,要在促进互联网全面发展中解决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现在存在的“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乡村慢”的特点,有效解决“数字鸿沟”,解决因网络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发达地区而进一步加剧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脑体之间的差距而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把有限的政府财力,优先考虑和支持落后地区的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互联网。

  第二,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必须坚持以保护青少年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网络分级管理体制与青少年网络保护法律体系。对于互联网的监管,要坚持以保护青少年为主。2002年10月,韩国政府宣布将韩国的网络游戏分为普及、12岁以上、15岁以上和18岁以上四个级别。美国纽约专门成立了网络分级委员会。我们也应该通过网络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受众,赋予网络经营者不同的权限,如果越级就要受到惩罚。在法律方面,1997年美国教育部发表了《互联网上父母指南》,明确告诉家长:要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保护自己的孩子。2000年美国国会专门通过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要求美国所有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在2002年7月前,在公共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2002年6月14日,联邦德国政府也专门颁布了《网络青少年保护条例》。在发言中,不少同志提出,要加强我国网络立法工作;要编写教育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不良信息危害的读本,并且在中学和大学的课堂上讲授;还要编写父母读本,为青少年正确利用互联网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加强网络心理咨询,建立网络辅导员制度。目前,因沉湎于网络而导致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日益增多,因此需要引入网络心理咨询,建立网络辅导员制度。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着手制订这方面的条例。

  四、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来说,重智育、轻德育,重思辨、轻践行,课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文化生活贫乏,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道德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会同志在这方面作了很多阐述。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同志们谈到的,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摆正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要以道德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培养未成年人的公共事务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关爱他人和自然的能力。北京的代表提出,道德能力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途径。铸造道德能力,最根本的是从未成年人抓起。在道德能力建设中,处理好公共事务的能力是基础,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提高合作能力是关键。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些论文指出,“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浙江、辽宁的一些同志还提供了一些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成功经验,认为实施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建立学生事务申诉委员会和学生事务调解中心,是造就和谐个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高家长的人格魅力、文化素质和家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其基础教育的作用。家庭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最初的、也是持续最长的场所。浙江的同志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三个支持系统:一是与学校协调一致的家庭支持系统;二是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支持系统;三是统计、信息、科研服务的科技支持系统。上海的同志还指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成年人的问题。

  以上概括的四个方面,我认为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思想收获。仅供大家参考。

  两天的会议就要结束了。会后,我们将把本次论坛收到的论文择优结集出版,将我们的收获呈献给社会。我们希望,众多有志于青少年研究的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探索,在不久的将来,奉献出更多的上乘之作。我们也相信,大家的共同努力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国启在“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字秀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