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桥拉近江北江南,形成南京大外环的交通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0:25 南京报业网

  【江苏商报报道】本报记者 韶静报道继南京二桥之后,短短四年时间,南京段长江上又跃起一座气势恢宏、雄伟挺拔的现代桥梁。2005年10月7日中午12点,长江南京段第三条快速过江通道——三桥正式通车,担当起沪蓉高速交通重要任务。

  三桥提前22个月完工

  南京三桥概算总投资33.63亿元,于2003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6个月建成通车,比计划工程提前近22个月。2004年6月25日完成长江上施工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深水基础工程;2004年12月31日实现索塔封顶,成功打造“中国第一钢塔”;2005年5月22日实现主桥合龙、全线贯通,标志着南京三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05年9月15日主线完工;工期提前22个月,投资控制在概算之内。今年9月28日通过了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委员会的交工验收,获得主桥98.118分、辅桥97.45分的国内同类型桥梁最高分,质量等级为优良级,已完全具备正式开通条件,可以交付使用。10月7日中午12点,南京三桥正式通车。

  3分钟快速过江

  昨日,记者乘车驶上三桥后,很快看到了弧线形钢塔斜拉桥桥身,与横平竖直的现代大桥不同的是,三桥的弧线形桥身显得非常柔美。清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横跨大江南北的三桥显得异常宏伟。据悉,三桥是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世界上首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具有极强的视觉美感和观赏价值。三桥设计时速100公里,车走得飞快,3分钟就跨越了主桥,由江北到了江南。据了解,三桥起点为长江南岸绕城公路,终点为长江北岸的宁合高速公路,全长约15.6公里。按三桥设计时速100公里的标准计算,开车从绕城公路刘村互通到江北的张店互通全程15.6公里约需9分钟,而跨江主桥长4.744公里,主跨648米只需3分钟就由江南到了江北。作为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桥的开通将使沪蓉干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三桥的南接线以优美的曲线延伸向南京绕城公路,这一弧线便于人们在经过三桥时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三桥。同时,7公里多长的北接线与宁合、宁淮高速相连。

  车过南京节约半小时

  据三桥指挥部介绍,长江三桥通车后将大大缓解目前大桥的交通压力,从安徽、成都方向到南京的车从三桥过至少比从大桥过江节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按照南京市政府的规划,长江三桥和长江二桥的功能不同,二桥是城市二环交通的一个部分,解决区域性交通问题,沟通江苏境内的苏南苏北,因此分担大桥交通运载任务有限。而长江三桥的建成将形成南京大外环的交通格局,彻底解决南京市的过境交通问题,三桥直接承担沪蓉上海到成都高速交通任务,今后从安徽、成都方向过来的车都可以从三桥走,而现在这些车都是从大桥进入南京。

  桥通百业兴

  南京长江三桥的建成再次完善了过江交通,形成南京大外环的交通格局,彻底解决南京市的过境交通问题。南京三桥与南京二桥、绕城公路、浦珠及宁六公路形成南京内环快速通道;与在建的宁淮高速、即将建设的绕越高速和南京四桥形成南京外环快速通道;把宁沪高速、宁合高速、宁通高速、宁杭高速、宁淮高速、宁蚌高速、宁马高速连成一体。南京长江三桥是江苏省2010年要完成的五个战略性过江通道之一,是南京市“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工程,也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跨江工程。记者注意到,南京长江三桥的建设已经开始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江南江北的各大工业园区,通过三桥将连成一体,真正是桥通百业兴。

  “夜三桥”是十运开幕背景

  南京三桥不仅白天好看,晚上更加迷人。长江三桥的照明堪称一绝,人们可以欣赏到由256种颜色扮靓的“夜三桥”。目前“夜三桥”已亮丽登场,256种颜色扮靓的“夜三桥”让人惊艳不已,记者昨晚也领略了一下“夜三桥”的魅力。车子离三桥很远,一座海蓝色的大桥就已经跃入记者视野,几分钟后,视线中的三桥忽然又变成了紫色的,很快变成了通体透明的乳白色……记者在车内看到的三桥,宛如一个大型的灯光舞台。随行的南京长江三桥指挥部郁犁处长告诉记者,“夜三桥”体现了“春季艳、夏季凉、秋季亮、冬季暖”的特点,夜景照明“全动态、全变色”,主塔和斜拉桥颜色的动态变幻,犹如一个大型的灯光舞台,照明完全由监控室的电脑控制,这样的灯光效果彻底改变了桥梁只有单色的传统。256种颜色让夜三桥变得流光溢彩。据悉,10月12日晚“夜三桥”将成为十运会开幕式最靓丽的背景。(8版《十运激扬南京活力》)(编辑 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