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0:35 人民网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人民网记者专访国家测绘局局长视频

  10月9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庄严宣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珠峰高程新数据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由国家测绘局公布。现在我宣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参数: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

  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此改写……

  根据测绘法,我国的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都要采用新高程数据。>>>新闻发布会直播

  “变矮”三大原因

  大家提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珠峰是不是矮了?

  与1975年公布的8848.13米相比,此次公布的新数据减少了3.7米。

  从数字上看,新高程是降低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珠峰在变矮——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国家测绘局:珠峰是否变矮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

  ·陈俊勇院士:珠峰长高还是变矮不能下定论

  ·陈俊勇院士:不同意珠峰高度下降的提法这3.7米数据上的差距事实上来源于3个部分:

  第一部分:冰雪厚度测量数据的差异,大约2.6米。

  1975年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在测雪深时没达到真正的岩面。当时的数据是登顶队员潘多用标杆插入雪地,插不动了就认为是到达了岩面,这个数字正是0.92米。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上层积雪的大概厚度。此次对珠峰峰顶的冰雪进行了雷达扫描探测,发现岩石上方是由密度不同的三层物质组成:最上面是积雪层,厚度大约1米;其下方是冰层,厚度大约1.5米;再下面一层密度比岩石小,但比冰层大,推断是冰和碎石的混合层,厚度大约1米。这三层加起来就是3.5米。

  第二部分:此次计算出的珠峰峰顶大地水准面的起算面,与1975年相比,提升了大约0.7—0.8米,意味着珠峰又“低了0.7—0.8米”。

  在测量学中,高程起算面是该地大地水准面。我国是从黄海平均海平面一直延伸到珠峰下。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涉及到重力场,十分复杂。今年利用了国际上最新的卫星技术资料,使用了多个数字地理模型,参考了国内外详细的地形和地理资料,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大地水准面起算面。

  第三部分:其他因素造成的差异,大约0.3—0.4米。

  这些因素可能是误差,也可能是地壳运动或者全球变暖,等等。

  历次测量中最精确

  7月18日,在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组织召开的“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会议”上,20多位院士、专家对珠峰新高程数据做出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这一次测量实现了五方面创新,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手段,计算过程严谨精密,测量结果是科学的、精确的。因此珠峰高程新数据“含金量十足”。>>>2005年珠峰测量:技术精度都有很大提高

  1.是第一次大规模采用了先进的GPS卫星大地测量技术,获得了高精度的基础数据;

  2.是改进了传统的测量方案,在峰顶交会测量中进行了激光测距,这是1975年测量中没有做到的,大大提高了精度;

  3.对峰顶冰雪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雷达探测,首次获得比较准确的冰雪层的厚度数据,误差控制在0.1米;

  4.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力测量,测量点超过600个,重力场计算过程中还使用了大量国际上最新的卫星、地形和地理资料;

  5.在珠峰大本营施放了探空气球,对珠峰高程数据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气象修正。

  》》》 国家测绘局局长:中国测绘事业站在世界前列

  国际上会认同吗?

  只要了解我们的测量方案、测量和计算过程,国际上将会逐渐接受这个数据

  “珠峰的高度举世瞩目,我们的新数据要得到国际承认,需要一个过程。”陈邦柱说:“数据要得到国际承认,前提是我们的数据是科学的,严谨的。无疑这一点我们已经具备。”历史上,珠峰高度之争从未停止……在过去的150多年时间里,人类对珠峰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测量。直到现在,测量热潮仍未减退。

  近20年来,各国科学家就进行过10多次测量。其中比较著名的两次是: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乔治·普瑞迪带队登顶珠峰,测量出珠峰高度为8846.50米……

  人类探测珠峰高度历史

  翻开珠峰的历史,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人类在不断地用行动向地球之巅发起追问。

  287年前的一天,大清康熙五十八年(1718年),一幅与众不同的巨型地图平铺在紫禁城太和殿的青砖地上。已届迟暮之年的清圣祖康熙皇帝望着这幅经过多年测量才绘制成的《皇舆全览图》,心中感慨万千。那时的康熙皇帝并不知道,正是这副地图,悄悄揭开了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之巅”的历史……>>>

  建国以来我对珠峰的4次大型科考

  与1999年美国科学家组织的那次测量相比,此次测量规模更大、更加严谨、更加科学。

  作为那次测量的中方合作者,陈俊勇院士说:

  首先,1999年那次测量只进行了GPS测量,这次测量总结了历史经验,将经典大地测量与现代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相结合,两者的数据对照,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数据;

  其次,那次测量的GPS测量点包括峰顶只有3个,而此次总数近70个,峰顶交会GPS测量点有8个;

  第三,那次峰顶GPS仪器收集的数据中断过多次,此次把GPS天线架设在觇标顶部,信号没有中断,数据十分理想;

  第四,那次GPS的采样间隔是30秒1次,而这一次提高到每秒1次,数据量大幅提升。以在峰顶采样35分钟计算,此次获得2100个数据,而那一次是70个;

  第五,那次并没有对峰顶冰雪厚度进行测量,而这次则进行了成功测量……”

  “8844.43米” 得来不易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登山队员展开五星红旗站在珠峰峰顶

  此结果得来颇为不易。今年3月的珠峰复测大型科考活动启动开始,历时2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探测,5月22日第一批登顶队员11时08分成功登顶,珠峰峰顶测量成功进行。此后第二批队员冲击峰顶,同时继续进行数据采集及之后的复杂数据计算工作。为了得出更精确的权威数据,我国这次测量珠峰高度采用了经典测量与卫星GPS测量结合的技术方案,并首次在珠峰测量中动用了冰雪深雷达探测仪。

  野外测量工作结束后,科研人员在西安和北京全面展开数据计算工作,把水准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卫星观测数据和其他所有测量数据放在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公布测量方法、依据、观测手段等,进行院士专家的评估,得出了珠峰高度的最终数据。>>>2005珠峰高度复测专题 >>>珠峰连线:科考队徐永清与记者赵亚辉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藏北无人区六点同步联机受阻藏北找路敢问路在何方?在格尔木准备出发集结在格尔木的车队准备出发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SPLIT])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出发前部署测量任务守点的队员张建华队员正在安装GPS野外技术训练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第一解读:珠峰高度改写 解读8844.43米
在格尔木测量点进行测量GPS卫星观测队员们练习攀冰进驻珠峰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马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