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见证珠峰身高改写一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1:22 信息时报

  由西藏登山队多名国际登山健将组成、肩负登顶测量重任的登山测量一、二组,在6500米营地集结并休整数日之后,于19日和20日,分别向海拔7028和7790营地进发,然后在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集结待命登顶。日前因身体不适而下撤大本营的国际登山健将丹增多吉前天已归队,根据综合得来的天气预报和主力队员目前的状态,指挥部决定,21日开始冲击顶峰,力争在22日完成登顶测量任务。

  出发就遇10级风

  测量工作是同时采用觇标传统测量法和GPS卫星定位测量法。登山测量队员登顶后,首先要以雷达探测扫描出峰顶基岩的最高点,在最高点树立觇标,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然后配合地面进行测量。

  在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待命的珠峰登山测量队的队员们计划22日凌晨1点出发,这时,报话机响了,却让人把心提了起来:“这里的风太大,路根本看不清,没有办法出发……”指挥部的气氛骤然紧张,过了好一会,总指挥终于下达了指令:“在原地待命。”

  “因为珠峰峰顶下午一般会有大风,为了避开大风,只有早走,在上午9点半左右登顶,这样才最安全。”多次登顶珠峰的藏族桂桑大姐告诉大家。

  凌晨2点,科考营地施放了无线电气象探空气球。李茂善博士前来报告说:“从数据看,现在峰顶的气象条件并不理想。风速是每秒22米,大约是10级左右,温度是零下32摄氏度。”

  凌晨3点半,从海拔8300米营地传来消息:风小了一些,道路能辨清了。“再不能耽搁了,必须出发了1张江援低头想了想之后,猛然将手中的烟头掐灭。“出发1第一批冲顶队员在队长小嘉布的带领下,迎着大风,顶着月光,出发了……

  力战7小时终登顶

  9时25分,10名队员已经越过第二台阶,到达海拔8710米雪坡,但却陆续停留在那里,总指挥张江援焦急地向山上喊话,可一直没有回音。

  原来,当时山上突然刮起了一阵7至8级的大风,而且有大风吹雪的现象,加上登山队员除了要肩负着氧气、食品等10公斤登顶必备的物资外,还得背负着不少测量仪器,这样他们每走一步,就要付出几倍的力气,停留在那里,只是作短暂的休息。

  11时08分,报话机传来了登山队第一小组组长、西藏登山队国际登山健将加布的嗓音,“我登顶了1———他是本次第一个成功登顶的人。接着,对讲机又传来了女队队员拉吉清脆悦耳的声音,“我们成功了1———国际登山健将大齐米和拉吉夫妇这次双双成功登顶,是继1999年仁那和和吉吉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启用先进仪器量冰层

  上午11点50分,红色的金属觇标终于在地球之巅竖立起来了,步话机里传来声音:“东绒发现觇标,西绒发现觇标,中绒发现觇标……”红色的金属测量觇标是峰顶最重要的测量标志,是提高交会测量精度的照准参照物。这时,对讲机发出测量总指挥的命令:“峰顶交会测量开始。”刹那间,三角测量和GPS测量同时展开,六台经纬仪一起对准觇标,六台GPS同时开启,六点联动观测随即开始,千百条数据瞬时录入系统。按照计划,只要觇标不倒,这一观测将持续48小时。

  中午12时08分,队员们打开了冰雪雷达探测仪,开始探测珠峰峰顶神秘的积雪层和冰层的厚度———这是该仪器的首次启用,而1975年珠峰峰顶冰雪深度是靠登山队员用人力向积雪中插杆量取的。

  12时30分,各项测量工作都顺利完成了。根据珠峰大本营登山测量指挥部的指令,所有队员开始陆续从峰顶下撤。欢呼声顿时响彻山谷,大本营成了欢乐的海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广州日报》等新闻单位都分别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登山测量队于2005年5月22日11时08分成功登上珠峰顶峰,并对珠峰高程进行重新测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