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灾区救援六大难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2:28 新闻晚报 | |||||||||
困难一:断水断粮 巴控克什米尔是本次地震遭灾最重的地方,由于交通基本中断,救援工作进展相当艰难。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约有60万人口,水电供应均已中断,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居民不得不饮用溪水。
阿富汗人古尔·汗在穆扎法拉巴德做地毯生意,地震后,他同巴基斯坦人一样面临困境。“人们只能依靠地方产的水果,食物非常少,我出去想弄块面包,但只得到了几个苹果。” 困难二:缺医少药 穆扎法拉巴德的军事医院在地震中倒塌,医生们在公园里搭建了临时诊所,穆扎法拉巴德体育场也成了紧急救援中心。 土耳其救援队员厄兹居尔·博兹奥卢9日说:“这个地区80%都毁于地震。”他说:“局势太糟糕了,手术都在足球场上进行,这里医生严重不足。”另一名急救官员说,由于医院坍塌,所有伤员都要送到临时急救站处理,现在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由于伤者主要是骨折或头部伤,非常需要外科医生。 困难三:时间紧迫 地震发生已经两天时间,抢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紧迫。大批军人和志愿救援人员在各类大型挖掘机械的配合下,正在成片的房屋废墟中夜以继日地进行搜救。灾民们在政府救援没到之前就已开始用双手挖掘废墟,寻找可能的幸存者。 联合国负责救灾的官员扬·埃格兰描述救灾的紧迫形势说:“当拯救幸存者的窗口迅速关闭时,更多的救援队可能用不着了,如果你不能今天飞来,可能就用不上你了。” 困难四:运输不便 更糟糕的是,大部分重灾区都属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救援人员的抵达和受伤人员的运送都十分困难。比如在距离震中不远的巴拉科特地区,由于山体滑坡阻断了公路,政府救援人员一时难以抵达。 当地不少幸存的灾民想前往其他城市,但路已毁,无法成行。除了交通问题,缺少汽油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穆扎法拉巴德的一个公共汽车站,数百灾民在等车,希望能离开。 新华社记者在从印控克什米尔夏季首府斯利那加赶往受灾最重的乌里地区途中,看到救援车辆在不断运送伤员。由于地震引发泥石流滑坡,公路交通堵塞,桥梁断裂,救援工作不能及时展开,推土机正在清理路障。记者在100公里的路途中遇到了17处滑坡路段。 由于缺乏运输手段,政府很难将救援人员、生活必需品和起重设备运往灾区。联合国负责救灾的官员扬·埃格兰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直升机,太少了。” 困难五:气候恶劣 就在灾难发生当天夜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遭遇了风雨和冰雹天气,这给灾区挖掘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巴方已经在不少灾区建立起救济和医疗中心,但由于受灾地区面积过大和受灾人口众多,此举仍显杯水车薪。目前,很多伤者只能依靠一条披肩御寒,躺在露天环境中等待救治。巴方官员表示,救灾工作最多只展开了40%。 印度当地电视台也报道说,由于各种原因,不少灾民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救灾物资,很多人是在露天中度过地震后的夜晚的,人们被迫燃烧树枝取暖以抵御夜间低于10摄氏度的寒冷天气,可以说,如何妥善地安置灾民问题仍是燃眉之急。 困难六:贫困问题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透露,四分之一的巴基斯坦受灾民众属于贫困人口,在此次地震中,一些幸存者不仅丧失了亲人,而且由于房屋被夷为平地而变得彻底无家可归,因此,帮助这些人重建家园需要更多的援助。穆沙拉夫也呼吁海外的巴基斯坦人认识到祖国正处于危难时刻,踊跃向“总统救灾基金”捐款,为缓解人民痛苦、减轻政府负担做出贡献。 综合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相关专题:南亚发生强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