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你好,红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3:38 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信息港通讯员:任红梅2005-10-10)

  生活的海洋中总漂浮着一些难忘的航行,我把记忆的船停泊在戈壁滩上,凝固成岁月的诗行,我把那点点花絮缀满记忆的天空 …… 题记 承载着“十一”假期快乐的心情,轿车很快驶离了乌市,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有未被污染的空气、有湛蓝的天空、有白色的云朵和雪峰、还有无边无际的黄色的沙丘。多彩而富丽,多元而统一。

这里有比大海更博大、更宽广的美:单纯、壮丽、本色的美。还有一种把苦难和欢乐融为一体的饱经沧桑的美。造物主似乎将所有黄色全洒在这里,黄色原来是这么苍凉的颜色。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拍了几张纪念照,不管照得如何,算是给自己一个回顾品味的机会吧!

  轿车在沙漠公路上快速地朝瀚海深处驶去,脚下只有一条黑色的柏油路,荒芜的戈壁上,零星地长着稀疏的骆驼草,干裂的盐碱地,泛出一片片白花花的盐渍。我的目光总是在车的行驶中蔓延,天空湛蓝蓝的,白云静止在飞动的思绪中。稀疏的骆驼刺草与风细语,吐露昨夜的星光索影。沙石沉静,戈壁滩上一片沉寂,任车轮辗过的岁月流入它的胸怀,悠悠的注视着它的一切!靠近库尔勒,眼敛已开始疲惫,半梦半醒之间蓦然挺出一片片的绿阴映入我的眼帘,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就像是倾听到贝多芬撼人心魄的《命运》交响乐,顿时感到一种力量,一种希望。我们不禁大声的问候:你好,红柳!

  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亭亭玉立,细长的腰肢随风一摆,带给戈壁荒漠中不曾有的飘逸,格外惹人;粉紫的细细的叶子,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渐渐敲醒沉静中的戈壁,把缕缕灿烂照耀在苍凉的戈壁深处。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红柳,一个坚强的名字,虽然她只是沙漠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小灌木,但它却是最坚韧、最顽强的一种植物。在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漠上磨练着自己。她高高的生长在沙丘上面,不管狂风肆虐,都会遍地生根、开花、结果,却从不向大自然索要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这丛纤细柔弱的树,每天都会经历狂风和飞沙的无情凌孽,它却拚死守着每一片枝叶,因为它深知,哪怕是丢下它的半片叶子,也会意味着向风沙低下了头,它可能就会跟它的那些同类一样,最终从这片土地上消逝。而它坚信,在这场事关生命尊严的战争中,它始终要做一个赢家。当幼苗刚刚破土,它就接受着风沙的洗礼,幼苗被风沙埋没后,它便倔强地把茎变成根,重新昂起头来,执着向上,风沙再度将他覆盖,它又以同样的顽强,冒出新枝,傲然直立。没有树,没有小草,白天与风沙较量,夜里与星星做伴 ......她不嫌贫瘠,默默无闻地扎根在荒漠之中,为大自然创造出绿色的屏障;它不惧干旱,用生命的全部甘泉,滋润着人迹罕至的空间;它不畏强暴,顶酷日,斗严寒,抗风沙,与恶劣环境抗争,为贫瘠的大地增添无限景致。红柳树上缀满的红花,朦胧中像傲雪的红梅。那一簇簇的红花传递给人的,是在大漠戈壁中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酷爱,人就被感动了。

  只要根不离地,生命常存。红柳的靓影深深印在我的心里。红柳是一种象征,它象征一种不畏艰险、倔强而耐劳的品格。红柳,在大漠中迎风摇摆却坚如磐石,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有脚踏实地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这不正体现出新疆民航人不求索娶默默奉献的精神吗!在严酷的环境里,人改变了自然,自然改变了人。生命被赋予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意义,自然成了同凡响的自然,美也呈现出不同寻常的颜色。

  孔繁森同志生前非常喜欢红柳。他说: "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异的。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最佳的奋斗目标才是最切实际的理想。只要客观地对待自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心尽力为安全飞行服务,在实践中一步步成熟起来,更加坚强、更加自信,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得到他人认可和尊重。有位名人说: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这质朴平实的语言,蕴涵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正确地选择道路,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每一个人最终都能走向成功。这些收获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它将使我受益终生。

  当车速掠走我的视线,我又一次深情的回眸着,虽然已渐渐离去了,但我感觉到红柳依然在微笑着、依然在舒展着腰肢向大漠问好。 :

  (责任编辑:高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