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习改变人生 奋斗搏出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叫黄涛,老家在河南。1994年,我和许多进城务工青年一样,怀着改善家庭条件的简单想法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梦想,来到上海,成为中铁三局上海华海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混凝土工。还没来得及领略都市的繁华,我就和工友们来到了地处上海远郊的大桥工地。开始的工作简单而繁重,每天就是把一车车四五百斤重的混凝土从坑坑洼洼的农田运上30多米高的桥面,顶着烈日,一干就是十来个钟头,几天下来就脱了一层皮,收工后人累得筋疲力尽。

  因为太苦太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同来的工友就走了一半,眼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我的心也动了。可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我对自己说:“黄涛,这是你人生第一份工作,如果因为这点苦就放弃了,那今后还能有什么出息?怎么对得起爹妈?”第二天,我又精神百倍地出现在工地上。

  一晃一年过去了,由于踏实肯干,我被安排做了材料工,不久又成了工程项目的材料员。从“工”到“员”,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于我却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材料员干的是技术活,总会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为了做得更好,我报考了北方交通大学物资经济管理专业。

  读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那么轻松。有些内容我不得不反复看上很多遍。工地的环境也远非昔日的课堂可比。一到冬天,寒风从板房墙上的一道道裂缝里呼啸着吹进来,夏天更是难熬,三四十度高温使板房成了烤箱,蚊子也格外多。但随着读书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知识对工作的促进,曾经复杂的事情简单起来,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两年多以后,我拿到了第一个大专文凭。

  1996年底,我担任了公司团委副书记。舞台变大了,怎样才能继续把服务工友的工作做得更好?通过调查,我发现服务工友、搞好工作,光靠文体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能多学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就能用法律这个更有效的武器来帮助工友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维护权益。

  主意拿定,我马上报名参加了法律专业的学习。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对法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拿下法律大专文凭后,我又向律师资格考试发起了冲锋。复习迎考的那段时间,白天工作很紧,晚上要组织工友开办“工地夜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常常晚上要复习到半夜。可半年多的努力,却没能取得预想的成功。在领导、同事、朋友的安慰下,我振作起来,再次投入了复习迎考。2001年,我终于通过了司法考试,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人生起步的这一阶段告诉我:只要能吃苦,肯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专业素质的提高,使我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我被聘为公司副总法律顾问。凭着一股子“钻”劲和法律专业知识,我解决了公司里一批悬而未决的案子。仅苏州某工程一案,就为公司挽回损失150多万元。我没有忘记自己学习法律的初衷,在“工地夜校”的基础上,我又组织起“华海青年素质工程”活动,几年间,先后开办各类培训班120多期,2400多人次青年职工接受了培训,公司青年员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与个人所做的一点成绩相比,社会各方给予了我太多厚爱。2001年,我获得了“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2003年我还作为上海170万进城务工青年的代表,当选为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感到不安,因为我明白,其实正是有了来自各方的关爱,有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胸怀,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才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在与这座城市发展脉搏的共振共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青年朋友们,我们与同时代的人相比,也许人生的起点有高有低,成长的环境有优有劣,但我坚信,学习能够改变人生,奋斗就能搏出精彩!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1日 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