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镇江: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姜洁

  郝文捷是江苏省镇江市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但提起公司党委最近的中心工作、哪些干部被列入考察对象要提拔、哪些人要出国跨省考察,他却头头是道。原来,单位的局域网上专门有党务公开的网页,大到公司党委的各项工作,小到公务招待费、差旅费、电话费等情况,全部都能清楚地查询到。“除了身高体重,我们该公开的全公开了。”郝文捷笑

着说。

  从2004年7月开始,镇江市在全市推开党务公开,公开的内容共有6大项30多个子项,从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到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和结果,到党组织的重大事项决策,党务工作这个一直以来被老百姓看成相当神秘陌生的工作内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完全袒露在广大群众的视线中。

  首次将班子成员民主测评结果向社会曝光

  2003年底,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镇江市委在认真组织学习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真正使党内监督条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怎样发扬和扩大党内民主,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2月,在市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党务公开的命题。

  先期试点的丹阳市,在51个党委和21个党组中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市里首次将基层所有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测评结果和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公开栏的形式向社会曝光,同时向社会公开决定干部升迁去留的具体情况。“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群众想要知道什么,我们就公开什么。”丹阳市委书记杨根林说。

  7月20日,在丹阳试点成功的情况下,镇江市委在丹阳召开现场会,宣布全面启动党务公开工作。

  到目前为止,镇江市全市80个乡镇、街道已100%实行了党务公开,市级机关部门中的党委工作部门和政府组成部门全部实行党务公开,辖市区机关部门95.8%推行了党务公开,全市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普及面也达到了87.7%。

  党务公开没有“合格”这样模糊的词汇

  党务工作,在许多人看来之所以神秘,就是因为牵涉到组织人事升迁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如果在公开时存在顾虑和障碍,就可能留有余地,或者只公开表面的,不公开实质的;只公开程序,不公开结果;只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不公开对自己不利的。

  一次,丹阳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健在检查某镇党务公开栏时发现,在领导干部责任制落实情况满意率和廉洁自律满意率这两栏中,使用了“合格”这样模糊的词汇,而没有公开百分比。一调查,原来是个别领导得分偏低,怕丢面子,最后公开时干脆用“合格”打马虎眼。王健这一留神,公开栏里重新填上了测评百分比。

  为防止党务公开流于形式,镇江市实行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调监督、部门通力协作、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党务公开各个环节的责任,专门制定了责任追究制,由各级纪检机关承担具体日常工作,定时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实行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等,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只要经得起群众的监督和检验,就会赢得信任和拥护

  党务公开工作推行以来,大大提高了党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干部拥护,党员满意,群众欢迎。

  以往对民主测评干部廉政勤政情况的结果只是个别反馈,范围很小,影响也很小。全面公开测评信息后,那些测评中成绩不理想的人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那些排名靠后的干部纷纷找原因、作对比,力争在下次评比中获取好成绩。一些原先群众不知道的事项公开后,由于受到广泛的监督,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4年,好几个单位的干部在公示出国跨省考察情况后,主动放弃了酝酿中的出行方案。

  党务公开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家底”明明白白亮给群众看,只要经得起群众的监督和检验,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京口区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务公开栏显示,许多干部的住房面积只有六七十平方米,特别是健康路街道工委书记崔小立住房情况一栏填写的竟是“无”。“假公开!”群众的监督电话打进区纪委,区里调查发现,崔小立夫妇长期住在父母家,的确没有住房,按照政策可以享受的住房补贴他们也没有领取过。误会解除了,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据统计,党务公开工作开展一年来,镇江市的各类上访量下降了50%以上,有的街道、乡镇甚至出现了零上访。通过党务公开,群众享受到了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党务公开以来,镇江市还先后收到群众关于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反腐败斗争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50多条。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说:党务公开把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置于阳光底下,置于群众的视线中,党的光辉形象真正深入了人心!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1日 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