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农民减少得更快一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8:41 安徽在线-现代农村报

  10月10日,来合肥参加中国社会学2005年学术年会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李培林研究员,就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李培林说,目前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大家都认识到了,大家也都在关注农民收入怎样才能快速增长。如果分阶段看,农民靠土地收益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第一步。但接下来要靠土地收益走向富裕,就有很大难度了。因为土地资源就那么多,靠那么一亩多地甚至几

分地,再怎么搞高效农业都不行。

  李培林认为,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加大转移农民富余劳动力力度,让农民减少得更快一些。现在我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超过60%,不减少这个比例,农民是不可能富起来的。这就要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和格局,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农民素质,实施“农民就业优先”的战略。其次,要对农村“多予、少娶放活”,今年全国大多数省市区都取消了农业税,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国家和各省还要继续加大惠农支农力度。同时探索适合国情和农村乡情的不同的社保形式。

  谈到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农民工身份的尴尬时,李培林说,确实,目前僵化的户籍制度仍然将农民工排斥在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之外。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人,农民工游离于两个社区生活的边界,处境尴尬、艰难。因此,要把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怎么做?第一,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各类运行机制,使农民能平等参与就业竞争。第二,给农民工平等的国民待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诸如清理歧视农民工的不合理规定,制定有关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参加社保、子女教育、工伤医疗保障等具体政策,真正为农民工在城市社区的生活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

  “现代国家最有标志性的指标,就是农民不再是穷人。”李培林强调说,在因为担心农民因失地和失保、从而无法普遍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农民只能在狭小的耕地劳作,单位面积的增产和增收,可以使农民过上温饱生活,但很难使农民富裕起来和普遍达到社会的中等生活水平。中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农民数量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还如此众多,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农民的众多,对中国完成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特殊的的困难,如何使农民富裕起来,成为现代化的最大问题。目前,除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通过普遍兼业获得更多非农收入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农民走向富裕似乎也别无他途。

  李培林最后说,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可能要经历比一般现代化过程更长的时间,但这又是中国的现化化所必须经历的结构转换。中国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对“中国经验”的严峻考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