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8:44 贵州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总书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对贵州粮食生产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的粮食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已经实现农村粮食基本自给。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65万吨,创粮食生产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在战胜严

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粮食总产量达到1104.3万吨。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贵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但是,诚如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贵州是内陆山区农业省,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增加总量和提高质量、资源短缺和资金短缺、人口数量过大和人口素质偏低、经济发展滞后和生态重建面广量大这样几个双重约束,任务更为艰巨。

  近10年来,贵州粮食总产量增长26.97%,年增长2.41%。粮食播种面积增长11.99%,年增长1.14%。单位面积产量增长13.49%,年增长1.27%。粮食人平均占有量增长11.76%,年增长1.12%。粮食总产量增长中,单位面积增产的作用占53%,扩大播种面积的作用占47%。但是贵州农产品供需矛盾比较突出。2004年,全省粮食人均占有量仅295公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4.3%,人均肉类占有量44公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贵州粮食“丰年有缺”,每年净调进75万吨左右。

  贵州土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差。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7%,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83%。生态环境治理面广量大,潜在石漠化及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2%。水资源人均拥有量虽然达到29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0立方米,但是由于喀斯特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储水困难,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严重缺乏,500多万人口、300多万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2004年,贵州年末人口为3900万,每平方公里223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粮食增长的大部分成果被新增加的人口占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6.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2年。

  2004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721.5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65%。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全国为3.96:1,而贵州达到5.21:1。

  粮食安全问题是反映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已被写进《农业法》。解决贵州粮食问题,“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遵循中央关于“依靠国内资源,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树立“大粮食”观念,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适当提高复种指数,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量;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农牧结合、农特结合,尽可能提高贵州粮食自给水平。

  在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的情况下,粮食生产总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据统计,最近5年,农业科技进步在贵州种植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为36%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2004年,贵州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252公斤,尽管比2003年提高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只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81.8%。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差,科技含量低。

  差距就是潜力。当前,贵州在适宜地区已经具有大面积平均亩产水稻650公斤、玉米500公斤、马铃薯3000公斤、小麦200公斤的综合配套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以后,可以在近期内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50公斤左右,全省可增产粮食240万吨左右,总产量将达到1400万吨。因此,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贵州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

  目前,贵州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相对比较缓慢。贵州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983年为204公斤,2003年才达到244公斤,20年提高40公斤,平均每年提高2公斤,年增长0.9%,到2010年只能达到258公斤。而届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00万亩的条件下,要生产粮食1260万吨,单位面积产量必须达到268公斤,比2003年增加24公斤,平均每年要增加3.43公斤。这个增速是当前增长速度的1.72倍。因此,全省相关部门必须按照2005年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种粮的科技含量,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又快又好地发展,实现粮食生产的历史性跨越。为此,需要有相应的政策、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投入,否则,增加总量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作者:王天生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