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兰花”改制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0:22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谭有禄

  2001年,由江门市味精食品厂、江门市南方食品厂等四家食品企业组成的江门市食品集团公司实行国家政策性破产,在五邑地区引起强烈轰动。其中江门市味精食品厂在破产之后,通过拍卖,引进民营股份制经营,新成立江门市兰花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原有的厂房设备,原有的工艺技术,原有的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全面承接了原味精食品厂的生产经营项

目,以一个全新的企业体制经营久享盛名的“兰花”、“春兰”商标品牌,成为当时人们谈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改制3年之后,这间曾经轰动一时的企业现在情况又如何呢?日前,笔者来到江门市兰花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回访调查。发现一个过去包袱沉重、步履维艰的企业,在新的体制下,已经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年销售额由改制初期的1200万元到现在增至5000多万元,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或许值得许多革新中的国企借鉴。

  历史

  曾经辉煌,经受风雨

  “煮菜味道好,兰花确是宝”。以“兰花”为商标的酱油,因其制作的用料上乘,“天然生晒,原汁原味”而远近驰名。事实上,提起“兰花”这个名称,稍上年纪的江门人无人不晓。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当时的24家老牌的私人酱园就已经生产江门酱油,成为当地人们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酱园组建成江门市果酱食品厂,发展迅速。60年代初该厂以勤俭办厂高效益被评为全省的红旗单位而声名远播。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酱油大厂,而且统称为江门酱油,在两广地区叱咤风云,颇有影响力。

  随着企业规模迅速扩大,70年代起生产味精,1983年江门市果酱食品厂更名为江门市味精食品厂。主要产品兰花牌味精、金标生抽王、草菇老抽,春兰牌五邑蚝油等连续多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当时生产的金标生抽王,以其优质风味,在出口酱油的评比中荣获“产品金质奖”。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创制的兰花牌一品鲜酱油,荣获广东省“四新”产品创新奖,开创了一品鲜酱油的先河。

  江门食品工业经过“八五”时期的风光成长。到了“九五”时期由于市场激烈竞争、产品结构、档次不足,以及利用外资、跨省区扩张所走过的弯路等因素影响,整体发展开始放缓,经济效益下滑,部分知名品牌对外转让。在这个过程中,江门市味精食品厂和很多国有企业一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形成的思想观念僵化,管理体制落后,技术设备陈旧,社会负担沉重等“国有企业综合症”也日益暴露出来。“守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的思想比较普遍。江门市味精食品厂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由于无法根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各种弊病。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最终只能实行政策性破产。

  市场竞争,适者生存。企业如何改制,兰花品牌如何延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兰花”经受着风雨的考验。

  现状

  脱胎换骨,欣欣向荣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001年后,依照国家政策性破产之后的江门市味精食品厂引进民营股份制经营,成立了江门市兰花食品有限公司,全面承接了原江门市味精食品厂的生产经营项目,希望能够让“兰花”这个在五邑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继续承传。但是一个新的课题又冒了出来:面对一个积贫积弱的“摊子”,是继续抱残守缺,固守阵地,还是敢于革命,弃旧图新呢?新成立的江门市兰花食品有限公司毅然选择了后者。为此,企业投资近800万元,对原厂房、设备、工艺技术进行了更新改造。“在治标之后,为了治本,公司制订了多项规章制度,成立董事会领导下新的经营班子,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公司董事长向笔者介绍说。公司秉行的“三个转变”治本方案,很快就给“兰花”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兰花”获得了重生。

  首先,企业运作从“政府行为”转变到“市场化运作”,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发展规划。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激发企业的活力。其次,是企业职工从“主人”到核心员工的转变。如今,改制后的“兰花”的经营理念中,职工从传统意义上空洞的主人转变为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一分子,企业对员工的行为都有明确的规范进行约束,一条条,一款款的制度平等地约束着从管理层到生产第一线的每一位员工。如今,“努力工作是公司对您的期待,幸福生活是企业对您的回报”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现行的激励机制下,每个职工都会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关系理顺了,管理能落实到实处,这样的企业肯定有好的发展,而且员工也得到更多的实惠”,董事长说。一位职工兴奋地对笔者说:“企业改制后,我们不仅能上岗,连工资都比以前增加了”。

  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企业领导职能由国企时期的“管家”向现代企业的“主管”的转变。在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之后,公司不仅明确企业领导的责任和权限,严格的约束和反约束机制也成为最大的特色。因此,企业很快从“人管人”泥潭中抽了出来。转变到“制度管人”,而且从“松散管理”转变到“闭环管理”。这些,不仅疏通了企业的“经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兰花公司的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企业运作成本相应降低,保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同时,新的领导经营班子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扭转了国企时期以味精等高成本产品为主打方向的战略,改为主攻需求量不断增大的酱油市场,终于打开了企业发展的困局。

  就这样,传统的优良工艺和现代企业管理结合之后,“兰花公司”终于焕发出了惊人的活力。近年来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令同行侧目之余,也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品牌。不但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使原来相当一部分经历过企业破产的职工重新得到工作安置,实现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记者手记

  有改变才有将来

  有着50年历史的“兰花”酱油终于在经历企业改制的风雨之后,更加勃发生机,“起死回生”了。兴奋之余,也令人深思,国企改革究竟如何走呢?

  事实上,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相当一批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重、冗员多、积累不足、观念陈旧、不重视品牌等问题而面临困境。江门的一些国企也没能逃脱这一“宿命”。如何才能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下生存已经成为历史性的难题。一直以来,“改革”成了国企出路的代名词,1979年之后,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到“承包制”,再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家从“放权让利”发展到“产权改革”。但是“改革”不是口号,而是创新求发展的探索,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因此,如何找对方向、方法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杀出一条“血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而江门市兰花食品有限公司改制的实践表明,积极更新观念,敢于创新,注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无疑是国企革新的核心内容。“兰花”改制的“真经”就在于将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产权主体整体置换,职工身份彻底转变,一步做到产权明晰、“老板”到位、利益直接、机制灵活。而且“兰花”的成功翻身,也生动地验证了一个久经考验的“硬道理”:推陈出新、有的放矢才是国企革新的根本出路。

  图:

  兰花食品有限公司外景。谭有禄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