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未戴博士帽,先戴乌纱帽”彰显科举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0:26 人民网

  安徽滁州市委9月16日就推出了一项特殊的选才举措——在读的博士生也可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兼任副处级职位,其职务将得到市委组织部的正式任命(见9月29日《新京报》)。这一举措出台后,滁州市委满怀信心地声称要用这种方法引进百名博士——打造一个“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公告在南京、上海等地发出后,近20所高校的200多名在校博士应招,仅就滁州市的凤阳县已经有13名“期货博士”走上了领导岗位。

  为了引进人才,给在读博士生封官许愿,使那些在读博士生未戴博士帽先顶乌纱帽。这看上去好像是一种制度的创新。

  “期货博士”如此吃香,说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再一次被证明是当代教育的原始教义。历史上,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理念指导下,广大学子头悬梁锥刺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他们穷其一生研读八股经文,为的就是通过科举途径使自己成为一个“劳心者”以便“治人”。自打隋唐以来,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造就了无数“劳心者”,使他们从奴隶地位一跃而上升到了奴才的地位。但同时也造就了数不清的“孔乙己”式的奴隶知识分子。今年适逢“废科举,立新学”100周年,安徽滁州的“期货博士”举动也就很巧合地彰显出科举理念的阴魂仍在中国大地徘徊不散。

  “废科举立新学”无论如何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不管是胡适美化科举制度,还是钱穆主张科举改良,科举制度还是轰然倒塌了。科举制度的废除有它自身的必然性,除了与它伴随的历史制度的瓦解有关外,更主要的就是这一制度本身已经严重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首先,必须强调的是,“科举制度”本质上不是一种“教育制度”,而是一种“选官制度”。它的宗旨就是为统治者选拔各级官僚,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都要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概括的实在是精彩之至。其次,科举教育与文化传承无关,科举教育是彻头彻尾的育官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官僚,读书是为了做官,人人都想成为“劳心者”,人人都想“治人”而不愿“治于人”。

  从“期货博士”事件来看,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百年,但废除的只是形式,其精髓仍然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博士自然毫不愧于“学而优”的称号,为了取得博士学历,那些学子们付出了比常人多的多的辛劳。博士生都是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佼佼者,他们应该承载着现代教育的理念,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做人的基本技能和自由与尊严,做官和成就大事业要仰仗自己的奋斗,而非堂堂的招牌。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但是,从“期货博士”们乌纱帽趋之若骛的热情来看,“学而优则仕”仍然是他们的基本理念,现代教育理念仍然踪影难觅。

  博士不是不可以当官,我甚至认为博士由于具有学识的优势,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好官员。但是,官帽的取得应该凭借学识、能力、阅历、经历等众多因素,尤其是阅历和能力的培养,这是在学历教育中无法获得的。这也正是社会舆论对“期货博士”当官质疑的关键所在。这些“期货博士”取得的乌纱帽不是凭自己在实践中的锻炼成长取得,而是完全靠亮堂堂的招牌,更何况他们当中有相当是与从政管理无关的专业博士。滁州市委求才心切,决策者很聪明地抓装期货博士”们“学而优则仕”的心态,适时抛出红彤彤的顶戴花翎,令那么多的博士垂涎三尺蠢蠢欲动,滁州市委实际上紧紧抓住了植根于博士头脑中的科举理念,不能不说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招数。

  科举理念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官本位思想。不管你承认与否,当今的官本位思想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期货博士”的社会效应在于,它让无数硕士、本科生、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都看到一种希望――这种希望就是“学而优则仕”,就在于它强化了全社会的官本位思想。要知道,这些人就是将来的博士候选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一脉相承。期望短短的100年就彻底将生存了1300多年的科举理念彻底摆脱,未免过于天真。纵观当今学坛,不少学富五车之士,言真真、意切切地为科举制度招魂,大谈科举制度地优越性,相比起来,滁州市委还算含蓄了许多。

  有知识不等于有思想,有思想不等于超越现实。饱学的博士生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一定都是佼佼者,但在承担思想革新的历史任务方面就不一定是合格者了。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但是制度形式的废除,更主要的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这是一种可以称为思想革新的艰巨工程。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官本位思想的废除还看不到希望,甚至越来越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官本位思想也与时俱进了,支撑其基本框架的一系列科举理念必然也“在实践中发展”。自古以来,思想革新就远比制度革新难上千万倍。看看滁州市委的“期货博士”创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科举理念仍然根深蒂固的现实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相信博士生能够担当起中华文化传承和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的历史使命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滁州市委的“期货博士”行为一定不会成为安徽乃至全国各地的用人模式或典范。这种急功近利的以乌纱帽引诱式的招才方式一定是短命的,毕竟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偷懒,与创新绝对无关。

  来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