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文化节展艺术魅力:“大红灯笼”倾倒华盛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1:20 中国新闻网

  夜幕低垂,红灯高悬。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艾森豪威尔剧场尽管座无虚席,却人声阒寂,只有轻轻的足音和急促的锣点从舞台上阵阵传来,敲击着观众紧绷的心。观众席人人屏息,全神贯注于从巨大的舞台纸窗上映现出来的揪人心弦的挣扎与反抗的影像。突然间,女主角挣脱魔爪,破纸冲出,男主角也猛扑而来,二人往返追逐,纸隔扇被一一冲破。但最终,女主角的挣扎在覆盖整个舞台的红绸之下归于沉寂———这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演出时最为动人的一幕———洞房之夜。所有观众无不被其动人的剧情和精彩的演技所牢牢

吸引,所深深折服。每当一场幕落之时,全场都会起立鼓掌,欢声雷鸣,长达十数分钟之久。

  与西方数百年的芭蕾舞传承相比,诞生于1959年的中国芭蕾舞团还处于童年时期,那么为何它能如此一飞冲天,令人叹为观止?首先,当然要有一流的演员与舞技,副团长冯英告诉记者说,芭蕾舞团的几个主角都在国际芭蕾大赛上拿过金奖,个人舞技都是世界一流。但成功的主要因素还是要靠自己的特色,即独创性。幕间休息时,记者见到一位仍在兴奋中的优雅的中年女士,便走过去攀谈。她名叫梅丽莎,在联邦政府工作,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芭蕾舞的典雅华美,各国来的芭蕾演出从《天鹅湖》到《吉赛尔》她几乎看了个遍,算是个准专业人士了。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芭蕾舞———从舞台布景、演员服饰到音乐演奏,揉进了那么多西方芭蕾所从来不曾有的东西。令人感到无比新奇、耳目一新,她惊叹于中国有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让她大开眼界,这一晚没有虚度。

  再来听一听散场后一些名人的评价吧:肯尼迪艺术中心副主席,这次中国文化节的总监亚当斯女士向记者评价道,演员的舞技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它的成功在于,以西方的古典艺术形式,以中国自己特有的表现方式,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中国故事。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亨里埃塔·福里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不仅演员们的舞技精湛优雅,布景也极华美,服装别致,观赏性强,是一场视觉盛宴,让她产生如在梦境的幻觉。她说:感受最深的还是它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的芭蕾,独具一格,我非常非常地喜欢。

  演出时坐在美国总统人文艺术委员会主席阿戴雅·马戈女士身边的中国大使馆一秘韩红告诉记者,她注意到马戈女士看到最后一场时好像是哭了,但不敢确信。演出落幕后,马戈女士告诉她,她还从未在看芭蕾舞时落过泪,但这次她却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从剧中,她看到的不仅仅是暴力,是爱情,是悲剧,更看到了宽恕(指两位情人在最后一场与二姨太的和解)。她说,宽容也是人类最永恒的主题,最宝贵的精神;中国芭蕾舞以她最好的舞蹈语言让我看懂了这个中国故事,真是太漂亮,太动人了。而以个人名义向“中国文化节”捐赠了100万美金的亨德尔森女士更是高兴,在看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首演后就非常动情地说,“中国有这么好的艺术,又将中西两种艺术做了这么完美的结合,这让我非常激动,我捐献的每一分钱都很值。”

  从10月7日开始,《大红灯笼高高挂》接连演出3天,场场爆满,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周文重大使的夫人谢淑敏女士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自己首场演出的票让给了想先睹为快的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美国东部的几大报纸3天来发了多篇报道,并配发了大量剧照。《华盛顿邮报》的标题是《介于东西方之间的优雅双人舞》;《华盛顿时报》的标题是《芭蕾丰富了中国文化节》;《纽约时报》在文艺版的头条位置,以近七栏的宽度配发了女主角步出花轿后的巨幅彩照,占据了该版1/3的版面,报道的题目是《红灯挂得恰到好处》。

  (据人民日报;李学江 刘华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