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历史尘埋下的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2:08 新闻晚报

  近日,著名作家、两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毕飞宇为读者捧出了他精心酝酿的长篇小说《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摹写了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端方、佩全、红旗、三丫、红粉为代表的乡村青年,他们充满梦想与幻灭、挣扎与奋斗的独特心路历程,充分展现了这片蒙昧与纯朴共生的古老土地上的爱情和人性,蕴含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记忆、经验和知识。本报记者对毕飞宇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曾说,“我答应过自己,起码要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留下两本书。有了《玉米》和《平原》,我踏实了许多。”七十年代对你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吗?

  毕:当然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上,我由一个小动物变成了一个人。后来我的人生背景换了又换,但是,这一个背景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底座。不过,上一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的重要性自然不是这个,还有着无比充分的理由。我私下里认为,那个十年涵盖了中国史的全部,是一个切面。借用黄仁宇先生的一个说法,它是一部中国史的“万历十五年”。我的这个观点不一定对,但是,由此你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对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如此地偏执。

  记:你来自苏北平原,请你说说这部小说命名“平原”的理由。

  毕:其实在写作时,脑子里只是有一个大概的走向,我在电脑上应该放小说题目的位置上只写了“长篇小说”四个字,然后就开始了一路狂奔。当时是先给《收获》发的,结果是编辑打电话来追问,题目呢?他后来建议说就叫《平原》吧,我认可一个老到的编辑对一部作品的本能反应。应该说,这个题目对市场而言,一定不是最好的,但对我这部小说来说,是贴切的。也跟我这个中年男人的形象很吻合。

  记者:你近年来一直将笔力集中于一个“地球上的王家庄”,书写着“玉米”一样的有着卑微命运的乡村人物,《平原》也显示了你对底层生命和历史尘埋下的生存苦难的执着关注,你对农村的自然的情感,敏锐的认识,这是一个优秀作家的责任感,天赋,也是缘于你个人的人生阅历?你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吗?我觉得你很擅长书写乡村生活。

  毕:我非常喜欢“历史尘埋”这个说法,我们站在尘土上,一脚下去,尘土飞扬,尘土下面坚硬的东西就硌着我们的脚了,你很难说脚下的东西是“历史”还是“当下”,接着刚

  相关链接一:《平原》内容简介

  跟《玉米》一样,毕飞宇让《平原》的故事发生在王家庄,不过王家庄的主人不再是王连方和玉米一家,而是端方和一群年轻人。端方高中毕业,回到了王家庄。沉重得近乎残酷的农活给了他第一个下马威,但端方天生是个不服输的人,通过自虐式的劳作,他获得了乡亲们的喝彩。但青春期特有的骚动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疲惫而消减,在收获的季节,端方找到了他的爱情,地主的女儿三丫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三丫的出身使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三丫选择了死亡。被爱情抛弃的端方变成了一头真正意义上的独狼,他在王家庄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在1976年的平原上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关链接 二:李敬泽(《人民文学》副主编):

  《平原》的作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具魅力的叙事者之一,他锤炼出一种能够被明确识别的声音:音律流畅,机锋凌厉,指意多端,把对人类经验的冷酷分析变成了华丽眩目的剑术。

  相关链接三:汪政(评论家):

  《平原》是一代人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不是牧歌,也不是挽歌,更不是人们习见的似成仪式的愤怒。

  才的话说,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也不认为我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书写是“历史书写”。

  我生在乡村,可我并不认为我擅长书写乡村,我最擅长的是书写我的兴奋点,我所认为的问题。只要我认为是问题,我才有信心书写,否则是不行的。

  记者:你的新作《平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你对它满意吗?

  毕:满意。我满意我的状态,在写《平原》的大部分日子里,我是机器。我不喜欢自己变成机器,可是,偶尔做一回,还是挺不错的。

  记者:你为它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毕:没有,我没有觉得我付出了什么代价,刚刚动手的时候,我自己把自己吓着了,以为一部长篇不知道要把我累成什么样子。最后的结果是,为了保持好状态,我每天健身九十分钟,作品写好了,我反而更结实了,心情也格外地放松。我很感谢《平原》。

  记者:长篇小说最基本的创作元素:故事、人物、情节、细节。你认为《平原》的魅力在于你在这几方面的发挥?

  毕:是的,长篇小说有一些基本的元素,故事,情节,细节,还有人物,时空的结构。在写《平原》的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人物。我一直以为,作品中的人物自己应当会走路,而不是被作家背在身上。作品中的人物一旦会走路了,故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东西,情节也就有了,细节附带着也就出现了。作家是不可以拽人家的,那样很不尊重人家。在写作的进程中,作家最为要紧的是和作品中的人物相处,这是最为神秘的快乐。

  记者:一部优秀的小说,首先是叙述的艺术,它应该在叙述上产生出奇迹般的而又真实的现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我觉得你是一个在叙述上很成熟的作家。

  毕:同意,小说基本上是由两只手捏起来的,一只手是描写,一只手是叙述。一般来说,我不太喜爱描写类的作品,描写的特征是客观,准确,有质感,但是,局促,太受时空的制约。叙述则不一样,叙述自由,角度多变,洋溢着作家的个人气质。叙述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少小说的篇幅,经济得多,坏处是一旦控制不好就浮泛,一点质感都没有。比较下来,侧重于叙述的作品总是有几分冒险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