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风筝魏”风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8:15 人民网

  风筝,旧称“纸鸢”或“纸鹞”,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古人曾用木料或皮革制成较大的风筝,上面可载人负物,借风力放飞天空,用于军事侦察或投递信息。后来,风筝成为中国宫廷贵族的玩具。五代(907-960)时,李邺在宫中做纸鸢,于鸢首置一竹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筝”是中国古代的乐器,风筝命名由此而来。宋元以后,风筝逐渐普及到民间,明清时期广为流传。

  “风筝魏”创始人魏元泰,清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八日生于天津。其家境贫困,中途辍学,16岁到北门内蒋记“天福斋”扎彩铺学徒。四年期满,不仅学会扎彩(给死人烧的冥器)手艺,还学会扎制风筝,在城里鼓楼东大街开设了以其父命名的魏记“长清斋扎彩棚”。除制售扎彩外,大部分时间研究风筝的制作技艺。

  魏元泰用榫接骨架做法,代替用纸捻、丝线捆绑;用焊制小锡箍衔接骨架,克服羽毛管易折损、虫蛀的缺陷,使体积大的风筝也能折叠自如。“魏记”风筝各部位比例与实物相似,重心位置合理,飞行平稳,放飞成功率通常达100%。

  “魏记”风筝有不少绝活。其中“送饭”、“背负锣鼓”、“变字变色”、“变换方位”和“撒传单”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送饭”由大小两个风筝组成,俗称“母子风筝”。防飞时,大风筝先飞向天空后,小风筝直奔大风筝飞去,大小风筝在蓝天飞舞。小风筝也可从空中回到地面,再由地面飞向天空,犹如孩子为母亲送饭。故名“送饭”。

  “背负锣鼓”,即在风筝上安锣鼓,起飞后,借风力,使风筝能自动敲打出锣鼓声。

  “变色变字”,“变色”是使特制的风筝在蓝天上被风吹得向阳向阴,显示不同色彩;“变字”,即在风筝上装有标语,放飞后,只需用力一抻线,风筝机关打开,一幅标语垂下。

  “变换方位”,即一组风筝借风和线的拉力,在空中变换位置。

  “撒传单”,即在风筝上夹带一些传单,当风筝在空中飘飞时,只需用力抻线,传单即随风飘落。

  “魏记”风筝题材丰富,有仿生的飞禽走兽;有山水、人物,均选型生动,做工精细,彩绘逼真,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在海内外赢得很高赞誉。清代末年,慈禧太后曾派太监来津向魏元泰定做风筝。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亲自购买他的风筝。清末皇帝溥仪在津居住时,也曾派人购“魏记”风筝。1912年,他的11件风筝在天津河北公园展出,获国家级的直隶出品展览会金牌。1914年,“魏记”风筝作为展品,被送到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地区万国博览会,获得金牌奖章和奖状。

  1961年5月14日,魏元泰逝世,魏慎行继承其业。魏慎行系魏元泰胞兄魏元章之子,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是“风筝魏”第二代传人。魏慎行从12岁起在自家作坊里跟叔父魏元泰学艺,因得真传,在风筝的动静平衡等方面有独特的建树。

  第三代传人是魏慎行的儿子魏永昌、女儿魏永珍。

  “风筝魏”的第四代传人是魏永昌之子魏国秋,生于1961年,从18岁随其祖父、父亲学艺。它的作品,即传统又现代,保持了造型多、彩绘真、特技精、飞行稳、重德操和常创新的特色。他制作的“锣鼓雁”,可在空中敲打出优美的音乐。“飞鹰”、“龙睛鱼”、“螃蟹”和“松鹤延年”等风筝作品是他的代表作。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杨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