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小时发现35辆,公车私用禁住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22:19 人民网

  成都媒体干了纪检部门该干的活,长假最后一天记者在成都高速公路收费站对挂川O(公车)牌照的车辆实行“蹲守”记录,并公布了车牌号码期待车主单位的回应。这是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行风监督的举措,也值得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借鉴,抓“廉政建设”就该如此“顶真”!

  今年5月份成都市政府曾经颁布了《成都市市级部门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成都

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车辆统一贴上了“公车”标志。此办法在全社会引起了“轰动效应”,从理论上讲它确实能够对“车轮子腐败”现象产生震慑作用,有关部门则乐观表示:“公车私用”行为将成为“过街老鼠”。

  时过境迁,“公车私用”禁住了吗?媒体“蹲守”1小时发现35辆公车“疑似私用”的事实可能会令相关部门颇为尴尬。“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就是那该“抓鼠的猫”迟迟未能尽职到位,“该出手时未出手,廉政制度终成空”。

  近年来,全国各地针对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廉政行为出台了大量的制度与办法,其中不少还具有“创新性”。然而制度与办法似乎没能遏制“腐败的势头”,小到“公款超标消费”,大到数千万金额的“贪污受贿”,随着个别地方和部门贪官的“前腐后继”,人们对“反腐倡廉”的新举措也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君不见即使先有《公务员条例》规定“公务人员不得经商办企业”的法条,后有国家部委联合发出的限期从煤矿撤资命令,可仍然有官员敢“死扛到底”,欲继续其“官商经济、权力经济”的梦想。说到底还是由于“自我改正”的机会太多、“组织挽救、既往不咎”处理过于宽大了,而那些被“挽救与宽大”的行为在廉政制度中早已经是“声色俱厉”地被禁止的。

  我们的反腐工作并不缺少制度“设计者”和“创新者”,而是缺少“执行者”,仅仅靠执法追究或反腐倡廉的“命令”、“禁令”已难以解决实质性问题。“打铁要靠自身硬”,政府及其纪检监察部门像“审计风暴”那样刮一嘲廉政风暴”,在廉政监管中真正“强硬起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公开曝光”,加大惩处力度,看看那些腐败官员还敢不敢以身试法?唯有彻查责任、清理队伍、重构秩序、凝聚民心,才能让民众信任、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并监督其执行到位。

  因此,笔者期望成都媒体“蹲守公车”的故事该有个下篇,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迅速介入事件,对违反《成都市市级部门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的车主单位及个人逐一核实查处,给公众一个结果。我们更期望纪检部门依法查处行动能够成为廉政建设的“经典案例”,从而重新焕发起社会与民众参与廉政监督的热情。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李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