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历史告诉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4:3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湾最早的火车头“腾云一号”,现陈列在台北新公园。

  1885年10月12日,台湾建省。这不仅是台湾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台湾建省,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和发展,也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台湾建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并实现的,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深远而重大。

  政治上,台湾建省,意义在于提升台湾的行政层级,提高台湾的政治地位

  一方面,台湾建省后,设台北、台湾、台南三府,增设云林、苗栗两县,台东直隶州,添设直隶州判驻花莲,扩大基隆辖区。1894年(光绪二十年),台湾又添设南雅厅,归台北府领辖。至此,基本奠定了今日台湾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另一方面,台湾建省充分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代台湾在建省之前隶属于福建省,称福建台湾府,在建省之后,按照清政府的建省原则,台湾仍与福建保留着若干行政上的关系,台湾省的全称为“福建台湾省”,台湾省最高行政长官台湾巡抚的关防全文是“福建台湾巡抚关防”。台湾省的这种特殊性并不意味着闽浙总督对台湾行政权限的干预,而在于维系台湾与福建内地的原有联系,使之更具整体性。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胜利收复台湾,并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的明确规定付诸实施。自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后,“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不断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同。由此可见,自清朝中央政府在台湾建省后,台湾一直为中国行政建制中的一省。目前台湾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台湾从来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其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不知“台独”分子所谓台湾建省之举,便可反证“台湾自古不属于中国”之谰言,从何谈起;更不知其所宣扬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是无知还是无耻。

  军事上,台湾建省与和平时期的分官设治不同,带有明显的筹防御外性质

  清政府是在外患频繁的情况下,逐步加强对台湾的重视,其具体作法是采取另设一省的积极措施。中法战争后,刘铭传首先着手加强台湾防务,他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纵观全局,澎湖一岛非独全台门户,实亦南北洋关键要区。守台必先守澎,保南北洋亦必须以澎、厦为筦钥。”澎湖关系台湾,台湾关系中国。刘铭传依靠各省协济共购置洋炮31尊,水雷80具。在台湾、澎湖各口修筑新式炮台10座。而且清廷应准刘铭传之请,升澎湖副将为总兵,以历办广东海防,深悉外洋火器精微的吴宏洛任之。为应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刘铭传还加强部队训练,整顿营伍积习。这些措施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有助于抑制日本觊觎台湾东北部附属岛屿的阴谋,台湾作为东南海疆屏藩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

  经济上,台湾建省使台湾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

  台湾建省之所以会酝酿那么长时间,主要原因是当时台湾的经济规模比较小,财政方面尚无法独立。后经首任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与闽浙总督杨昌浚、户部反复协商,最后落实,由福建每年协济台湾饷银44万两,户部从五海关税收中协饷36万两,以5年为限。台湾建省后,刘铭传锐意推动各项新式改革,清丈土地,改良税制,健全财政制度,为台湾的现代化建设奠下良好的基础。在刘铭传任内,台湾的财政收入有了很大增长,从每年的90万两增长到300万两。5年以后,福建和中央的协饷就被取消了,台湾迅速地从一个靠中央和邻省财政补贴的省份,很快就成为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省份。据此可以说,刘铭传是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奠基人。台湾著名史学家连横在所著《台湾通史》中亦称刘铭传“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

  有“台独”分子认为台湾今天的经济成就,应归功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与建设,殊不知刘铭传才是台湾现代化的推动者。从台湾建省前后中央及福建对台湾省在经济上的巨大支持可知,今天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的中华一统,才能真正保证台湾经济继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文化上,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的文化联系,使之同沐于中华文明中

  建省后,刘铭传奋力开山抚番,让土著居民接受现代文明;鼓励移民开发台湾,福建移民构成了台湾人口的主体;建造连通台湾与福建的水路电线,特备邮船往来于台湾省各港口及福州、上海,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联系。随着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过渡,移民文化在台湾生根、繁衍。闽南文化对台湾文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多层面的,它广泛表现于语言、艺术、风俗习尚、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民间信仰等,几乎渗透全部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客家移民也对台湾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台湾文化的根基正是在此期奠定的。以后台湾文化的演变不管如何复杂,这个文化基因始终起着潜在而强大的制约作用。

  毋庸置疑,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语”在岛内影响巨大,流行的闽南话、客家话等方言也都是源自祖国大陆的地方方言。但是最近,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抛出所谓“语言平等法”草案,把国语、闽南话、客家话、11种“原住民语”等14种语言定为所谓“国家语言”。更有甚者,要求用所谓本土化的通用拼音来取代汉语拼音。台湾当局打着“族群平等”冠冕堂皇的旗号,实质上是妄图彻底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脐带”,进而混淆台湾同胞以“中国”为核心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推动“文化台独”。

  汉语拼音是公认的国际规范,采用它,在信息公路上可通行无阻。台湾如采用通用拼音并辅之以乡土语言教学,用通用拼音拼台语,用台语写书面语言,必然导致语言文字的分裂,割断台湾跟绵延几千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这不仅将自外于中华文化,也与国际社会脱轨,自外于世界文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0月12日 第三版)

  作者:宋淑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