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5: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记者 龚永泉 “文明十运手牵手,志愿服务心连心”,这是通过公开征集产生的十运会志愿服务主题口号。 用心把它做好 今年刚大学毕业的赵阳,从六月份的报名当十运志愿者以来,就一直没闲过。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虽然她的行为让家人有些不解,赵阳却很坦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当十运会志愿者的机会,既然我争取到了,就要用心去把它做好。” 印着金色火焰的红色T恤是志愿者身份的标志。而设计十运会志愿者服装的就是一名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志愿者管静,她说:“看到无数志愿者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奉献爱心,彰显文明,感到无比自豪。”管静是十运会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曾经3次在全国时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当得知自己设计的志愿者服装被选中时,还是显得异常的激动。除了志愿者服装,管静还参与了十运会礼仪小姐旗袍、志愿服务招贴画和十运会大型户外广告的设计。 在南理工志愿者队伍中有一名来自香港的男生叶夏荫,今年已是大四学生,曾经担任过南理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主席:“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参加十运会志愿服务将成为大学时代最美好的记忆,我将永远保存十运会志愿者服装和证件,不管以后走到哪里,都要作为志愿者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走进这支队伍,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支队伍。” 72岁的刘国璋老人是十运组委会招募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因老刘的年龄超过了最高年龄65岁的标准,老刘带着自己的一本本荣誉证书,请求工作人员“录用”他。经过商量,志愿者工作部破例了。老刘说:“这一辈子有两件事让我激动不已,一件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另一件就是当上十运会骨干志愿者。” 建立岗位对接制度 十运会省管志愿者总体规模达到6150人,将为十运会提供超过10万人次的志愿服务,服务时间将超过100万小时。为确保每一名志愿者都有具体的岗位,每一个服务岗位都有志愿者,建立了严格的岗位对接制度,确保6150名志愿者都得到合理地调配使用。 为更有效地服务十运会,十运会志愿者工作部根据志愿者的不同情况和志愿岗位需要,将志愿者分为骨干志愿者、专长志愿者和爱心志愿者三种类型。 骨干志愿者是指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较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能在十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党员志愿者。每位骨干志愿者将协助做好若干名爱心志愿者的联系、组织、管理工作。 专长志愿者是指在英语口语、计算机、导游、医疗、手语、速记、自驾车等方面具有省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愿意为十运会提供特色服务的志愿者。专长志愿者将作为志愿人才储备随时听候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的调配。 爱心志愿者是指具有较强的敬业奉献精神,能随时听从调配,尽职尽责完成志愿岗位任务的志愿者。 应香港青年参与十运会志愿服务的强烈要求,志工部委托香港青年会等爱国社团在香港地区招募十运会香港青年义工团,总数为150人,将参与十运会开幕式和部分竞赛项目的志愿服务。 探索规范化管理机制 组委会对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志愿者档案库建设为中心,加强对志愿者的考核激励。将志愿者的基本资料全部录入数据库,建立健全十运会志愿者档案库。以此为基础,对每一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及时对其服务工作作出评价,随时录入档案库,将之作为十运会后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表彰的基本依据。以档案库建设为中心,以全过程跟踪管理为手段,力争实现对每一位志愿者都做到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考核。 认真开展志愿者征文活动,通过记日记、写感悟的形式,组织志愿者畅谈对十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提升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水平。在对十运会志愿服务跟踪、考察、评估的基础上,着手考虑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面总结工作,努力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2日 第十四版) |